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如何向能源可持续发展过渡——解读中外能源报告

Eedu.org.cn 作者:李大庆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3

  10月中旬,几乎是同时,国际科学院委员会(IAC)和中国科学院各自发布了一份报告。IAC发布的报告为《未来之路:向可持续能源迈进》(下称IAC报告),而中科院的报告也是关于能源的,名为《应对挑战: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下称中科院报告)。这不是巧合,而是刻意为之。

  据了解,IAC成立于2000年5月,是世界各国科学院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组织与协调机构。其宗旨是动员和组织全世界优秀的科学群体,就全球和区域最关心的经济全球化、减少贫困、战胜饥饿与疾病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向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有关国家政府提供科学咨询和建议。2005年1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5次IAC理事会上,I鄄AC决定启动“未来之路:向可持续能源迈进”研究课题,由各成员国派专家参加。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对此予以大力支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IAC能源研究专家组组长朱棣文教授和巴西前科技部长哥登伯格任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参加这一课题的是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和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严陆光院士。经过两年半的工作,I鄄AC研究报告终于问世。

  IAC能源报告开始研究时,作为IAC两主席之一的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提议,我们除了积极参与IAC的研究报告以外,有必要自己也做一个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研究报告,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把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放在全球发展的大背景底下来研究,同时发布,相互补充。于是,中科院组织国内能源、环境、气候、科技政策等方面的专家,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成果和学部咨询项目基础上,也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应对挑战: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的研究报告。

  “如何在过渡时期既保障能源供应,又保护生态与环境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IAC报告是以这样一句话开头的:“向一个能够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过渡,是本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一个中心挑战之一。”IAC报告把“能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了第一部分。用“挑战”来说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艰巨、复杂丝毫不过分:发展中国家在迅速地工业化,资本密集且寿命很长的能源基础设施依然存在,还有在持续增加着的人口。报告指出,据预测,世界人口到最多时将达到90亿,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们在改变未来能源形势方面都扮演一个角色”。

  除此之外,这种挑战还来自石油安全和气候变化。IAC报告特别给出了两个数字:国际能源机构在其2006年的《世界能源展望》中给出的预测表明,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在今后四分之一世纪也就是到2030年,世界石油消耗与2005年的水平相比将增加近40%%,二氧化碳排放量与2004年的水平相比,将增加55%%。

  不约而同,中科院报告也使用了“挑战”一词,并将“人类共同的挑战”作为整个报告的第一部分。它进一步指出:“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和资源分布的不均,多数国家在短期内仍无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如何在过渡时期既保障能源供应,又保护生态与环境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一项巨大、廉价的优质能源,是零污染的绿色能源”

  IAC报告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需要在能源供应方式上发生改变,而且需要在能源使用方式上发生改变。减少提供各种不同货物、服务或舒适环境所需的能源使用量,是解决当前能源系统存在问题的一种方式。”如果用一句我们中国人熟悉的词句来概括上述语言,那就是“节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办法之一”。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在研究“向可持续能源迈进”的时候,看来首先想到的都是“节能”。在这方面,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国科学家论坛上有一个著名的论点: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一项巨大、廉价的优质能源,是零污染的绿色能源。

  谈到能源需求和效率,IAC报告给出了一个“能源方程式:一侧是“需求”,另一侧是“供应”。报告没有说这个方程式是等式还是不等式,它似乎暗喻着目前需求侧“大于”供应侧,只有解决好问题,才能让“大于”符号变为“等于”符号。IAC报告对能源方程式的阐释十分精彩:“就解决能源问题而言,在能源方程式的需求侧所存在的改进机会同供应侧所存在的改进机会同样丰富多样,并且经常还能产生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中科院报告也专门讲到了节能。它不仅提出了“要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严格执行正在修订的《节约能源法》”,而且特别强调了“提倡资源能源节约的生活方式,重视交通节能以及建筑节能”。报告呼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清洁节能交通运输工具的研发,控制燃油小轿车的过快发展。发展节能建筑与节能建材,改造和停建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物”。

  “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共识是开展国际合作和讨论进一步措施的基础”

  同IAC报告相比,中科院的报告具有更鲜明的立场。它指出,温室气体主要是自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积累的。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能源和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各国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利和共同保护家园的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水平的差异,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共识是开展国际合作和讨论进一步措施的基础。

  中科院报告强调,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和二氧化碳控制问题上应当承担应有的和与其能力相称的责任,并应将其所掌握的先进能源技术更加迅速地向全球扩散和传播。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根据自身承受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吸取其他国家发展初期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建立能够有效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能源体系,为应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努力作出积极的贡献。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承受能力存在巨大差异。根据各国经济与技术水平、累积排放量和发展需求分担义务和责任的原则,并采取多层次、多元化、分阶段的途径,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责任和权利、措施与能力对应,才能实现公平,达成共识,也才能共同行动,并逐步实现公平和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报告、“建议”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作为科学报告,都有向有关方面提出建议的内容。IAC报告也向联合国及国际有关组织提出了许多建议。IAC报告强调了“满足地球上最贫困人口的基本能源需求是一项道义责任”。我们不能因为要清洁能源、保护生态而剥夺最贫困人口的能源需求,因为今天的世界上大约还有24亿人以煤炭、木炭、薪柴、农作物秸秆等或畜粪作为生火做饭用的主要燃料,同时全世界还有约16亿人没用上电。据此,报告建议国际机构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应当牵头制定一项消除全世界贫困人口的能源贫困的计划。同时,私营部门和科技界也应该向能源贫困人口转让适当的技术。

  中科院报告则履行了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的义务。它建议在中国设立能源基金,重点在气候变化及主动有效的应对措施,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的先进技术及其产业化,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及其产业化,新一代核能技术和核资源应用研究,碳收支平衡及科学的排放统计研究,新能源和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启动国家行动计划并推动国际合作。(图片来源:新华社) [本报记者李大庆]

  ■相关链接

  中科院能源研究报告提出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

  2050年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当更加前瞻,以确保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可持续能源为主过渡的目标平稳实现:化石能源消耗总量与2005年相比增加不超过50%%;单位GDP能耗届时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水电与核电,使之占发电总量的20%%以上;大力开发非水可再生能源,力争使其占一次能源总量的25%%左右。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外能源报告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