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替代能源技术或成新垄断规则

Eedu.org.cn 作者:崔新生    资讯来源:国际金融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9
    老牌市场经济体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博弈已全面展开。

    这是一个注定不能公平的对局,首先缘于发展秩序的先来后到。发达国家依据先到优势,将其中择劣部分转移至后来的市场经济体,并从中补偿自身曾经的损失,这似乎已成天经地义的趋向。市场经济惟利是图的本性不可能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给予经济或道德上的救济和怜悯。所以,那些认为发达国家应该为欠发达国家提供发展机会的期望,注定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替代能源技术作为美国金融风暴最终的落脚点之一,一直在寻找与之相辅相成的系统性基础。如同一列高速快车,需要有一定的交通规则或收费站,来为快车行驶提供辅助轨道或者相关风险防范机制。

    譬如碳排放权的交易,形成某种购买许可的垄断规则,将是与替代能源技术进行配套的规则组合。使替代能源技术与碳排放成为金融产品,目前已经具备基本条件,仅差选择恰当的时机而已。假如说黄金对美元、石油对美元是实体对虚拟的交媾,自互联网产业开始,虚拟对虚拟的对应交易已趋于成熟。而未来替代能源技术与碳排放权的集合,将会是美国虚拟对虚拟相互定价同时相互作用的极致。

    从美国政府对通用汽车及底特律经济模式的扬弃所呈现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某种殊死博弈,实际上是美国对未来经济增长模式的犹豫。美国要完成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的围困,事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自身的减排愿景。底特律的底线应该是就业计划对政府的要挟,从而使美国政府开始权衡利弊。但这一过程不会太长,底特律的这一要挟首先违背了美国对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而比较恰当的选择仍然取决于替代能源技术的应用速度。

    在替代能源技术进入产业孵化阶段的同时,碳排放既作为替代能源技术的核心标准,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金融产品进入产业标准与虚拟交易双向盈利的过程。替代能源技术完成对美国碳排放产业的革命,并使其成为全球这一产业的绝对上游;碳排放作为笼罩新兴市场经济体传统发展模式的规则,譬如碳关税等等,向规则使用者重复收取规则使用费。

    替代能源技术至少会影响到未来的全球油价,而且是一种不利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削弱能源输出国的财富增长幅度将非常有效。基于这一假设,国际油价将随着替代能源技术的成长和成熟程度而作用于价格趋势,而这种价格趋势从长远发展而言,只能下降。

    替代能源技术的成长、成熟,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无疑将是一场财富再度被剥夺的梦魇。因为被华尔街喂肥的替代能源技术,在成为产业主导者、规则缔造者、定价权控制者的同时,引领全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兴市场经济体,只能通过技术引进、准入规则、低水平复制,接受市场经济体国家的产业和市场的倍数奴役。

    从短期态势而言,碳排放权的交易或让渡,实际上是为了对美国如通用及底特律制造缓冲时机。当碳排放权成为金融产品时,新兴市场经济体想要支持碳排放产业的生存,就只能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以谋取碳排放许可。如同之前石油需求不是与产油国做买卖,而是到金融市场进行虚拟交易一样。

    这一景象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只能是一个困局:碳怎么排放、排放多少,都不是自己说了算,因为要想排放,首先要付出代价去购买一定的量;怎么减少这一购买的代价?那就购买无排放的替代能源技术。

    无论怎么选择,都需要付出代价。更为关键的是,付出多少代价,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都毫无选择的自由。

    (作者系中国基金论坛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索智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