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环保产业 >> 正文

低碳经济引领产业未来

Eedu.org.cn 作者:宫艳玲    资讯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0

低碳经济——离我们有多远

如果您中午休息时随手关闭了电脑,如果夏天您将空调温度稍微调高1摄氏度,如果您坚持每周少开一天车,如果您将办公室的打印纸正反面充分利用……您也许从未意识到,就在这点滴中节约的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使我们降低了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就在我们的身体力行中被实践和发扬。

2009年3月,中科院发布了《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的中国,有可能就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排放量第一——庞大的人口、迅速的工业化进程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成为我们不能承受之重,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国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低碳经济成为历史大潮发展的必然。更有分析显示,低碳经济很可能成为继联合国宪章、关贸总协定之后,世界发展格局的又一重大规则。

自救谋福——什么是低碳经济

海啸、酸雨、雪灾、洪水,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正在惩罚着人类对于地球的破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一些雾、霾、酸雨等极端气候环境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干旱化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趋势也日益加剧。而这些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到2050年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两倍以内,才可能避免发生极端的气候变化后果。为了人类的自救谋福,降低碳排放,控制和缓解温室效应成为世界发展潮流。

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及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是低碳经济的最好注解。低碳经济的内容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等。低碳技术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低碳经济——引领产业未来

在我国,富煤的资源禀赋奠定了煤为主要能源的地位,而煤的使用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更远远高于其他能源。与此同时,国内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又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特征,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居高不下。低碳经济的理念从经济形态的高度为节能减排的推行提供了新的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等,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任务,其中“节能减排”更是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最可行,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科技部部长万钢曾经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出现了四个新趋势:其一,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例如丹麦通过大力发展风电,不仅调整能源结构、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而且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其二,是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如日本就大力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目前,日本的煤电二氧化硫排放水平不仅达到世界最低,而且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业;其三,是抓住新技术革命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最典型的是美国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低碳经济,不仅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占领了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而且调整了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其四,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化工产业,将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和压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有专家预测,低碳经济正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的重要砝码。对于各大产业来说,低碳经济也将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石油和化工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每年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橡胶制品制造等产业合计消耗能源就超过4.5亿吨标煤,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耗能总量的20%。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同时,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绿色石油、绿色化工产业,这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