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正文

准噶尔荒漠基因库亟待加强保护

Eedu.org.cn 作者:王卉    资讯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19
“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荒漠生态系统的整体生物学过程正在不断弱化,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生物种群萎缩,生物链和营养级趋向简单,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大大增加。由于栖息地的破坏,许多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正处于灭绝的边缘。”日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快制定准噶尔盆地生物多样性保育政策和措施迫在眉睫。”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是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所在地,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等矿产与能源资源,在自治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周成虎认为,准噶尔荒漠具有世界温带荒漠中最为丰富的动植物种质资源,是温带干旱地带野生生物的基因宝库。在地质历史的长期自然选择和适应过程中,演化形成了许多适应干旱生态环境的生物物种和特殊的基因型,包括大量耐旱、耐高温、耐强辐射、抗寒耐盐碱、高光合效率、具特殊次生代谢化合物(芳香油、生物碱等)的基因。
 
在国际上,干旱地带的野生植物基因资源被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第一重点,以及21世纪农业、食物、医药等工业原料的最重要来源。生物基因资源,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地区在21世纪的发展地位和发展潜力的战略资源。
 
准噶尔盆地荒漠盆地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尤其是其特有的抗逆和特殊次生代谢化合物的基因资源,是21世纪新疆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适应全球变化的重要对策。因此,最大限度地保护准噶尔作为世界温带干旱区基因库,具有长久性的战略意义。为此,周成虎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规划筹建一个大准噶尔自然保护区,建立准噶尔国家荒漠公园。由自治区政府画出严格禁垦、禁牧、禁采的红线,最大限度地避免破坏与扰动荒漠生态系统与环境。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恢复已灭绝的野生动物。赛加羚羊曾在准噶尔盆地大量生活,由于滥捕滥猎,其生境不断缩小,大约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灭绝。现存的赛加羚羊仅生活在哈萨克斯坦(3个种群)、俄罗斯卡尔梅克加盟共和国等地。通过政府磋商,从国外引进这个已在我国灭绝的物种,可以丰富准噶尔盆地的物种数量。
 
第三,深入开展准噶尔动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规划建立物种基因库。利用最新生物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全面、系统地开展区域种质资源调查和分析,并制定建立区域基因库的规划,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