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让农业生产成为生态屏障

——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谈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
Eedu.org.cn 作者:冯永锋    资讯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16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看来,当前农村出现的许多“环境烦恼”,其实与思路没打开有关,假如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农业生产的过程就可以成为保护环境的过程。

秸秆与蝗虫也是“粮食”

  玉米秸秆一直是许多农民的烦恼:搬回家去当柴烧吧,顶不上煤和煤气方便,更比不上电;扔在地里吧,又影响下一季的生产。于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把火烧掉。

  当无数的秸秆被焚烧时,空气质量又成了令人担忧的问题。陕西、河北、山东等地政府都出台了秸秆禁烧令,一到秸秆“上市”的季节,出动大量人力去监督,一发现烧秸秆者就严厉处罚。

  在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看来,秸秆其实是“粮食”。“提高粮食产量有两种办法:一是提高某些作物的单产量,像袁隆平院士所做的那样,千方百计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同样面积的土地就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还有一种办法是推进‘大粮食’生产。比如农业废弃物秸秆在我眼中就是粮食的一种,因为秸秆体内是有营养的,问题在于怎么把这营养提取出来。”

  蒋高明在山东平邑县一个村子做了几年的试验。蒋家庄原来没有人养牛,因为给牛找饲料不太方便,而适合牛吃的秸秆被频繁地烧掉。如果能把牛养起来,让牛吃秸秆,用牛粪制作沼气,这样不就既减轻了困扰,又获得了收益?于是,他在当地建立了一个生态定位站,成立了养牛协会。“要让秸秆变成牛的食物,就要对秸秆进行发酵。收完玉米,马上把秸秆打碎卷起来,制作成‘面包草’,发酵上一个月以后,牛吃起来很适口,秸秆的营养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蒋高明说:“粮食其实就是营养物。秸秆人不能吃,但牛可以吃。通过成为牛的饲料,秸秆间接变成了牛肉、牛奶。同时,养牛的过程还是促进农村合作的过程,大家统一制作‘面包草’,把牛集中在一起育肥,共同销售——这样喂出来的牛还有望成为有机食品。”

  生态定位站里有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地,上面盖着一层纱布,里面养着蝗虫。“蝗虫是市场上很受欢迎的食品。蝗虫爱吃禾本科的植物,而田间杂草大多属于禾本科,因此把杂草割出来养蝗虫,就不需要打除草剂了;同时,农民也得到了收益,人们多了一个摄取高蛋白的来源。”蒋高明介绍说。

农区养牛,牧区养鸡

  蒋高明提出过一个想法——“畜南下,禽北上”,“把鸡和牛对调一下位置”。“我国农区每年生产的秸秆量是天然草原的2.33倍,达7亿吨左右。如果将其中的3.5亿吨配若干精饲料变‘废’为‘宝’,至少可以养5000万头牛。其中,肉牛3375万头(等于我国牛肉现产量),奶牛1625万头,日产牛奶3.5亿公斤,相当于每年从秸秆中收获了1.27亿吨奶。因此,中国畜牧业的潜力在山东、河南、河北、湖南这样的农业大省。”

  我国全部草原加起来生物量仅约3亿吨,大量用来放牧的代价就是草原退化。那么,牧区有没有可能养鸡呢?

  草原上各种昆虫、草籽、嫩叶、灌木籽、树种都是很好的“粮食”。这些“粮食”人无法下口,牛羊也不常采食,但两条腿的鸡则非常喜欢。2007年,蒋高明研究小组自筹资金,分别在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和山东平邑县蒋家庄丰产林下开展了养鸡试验。一个生长季节下来,草原上2000只鸡消耗粮食2300公斤,而在山东则高达4838公斤。草原生态养鸡平均每只可省粮2.27公斤,节粮率达52%,省出来的“粮食”完全是鸡从草原上自由觅食来的虫子、种子和嫩叶。

  “草原是后备粮仓,但要由鸡去‘开荒’”。蒋高明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国年消耗鸡47亿只,如果让鸡‘北上’,则可以从鸡嘴里‘生产’出粮食107亿公斤。此外,草原养鸡经济效益也不菲。试验表明,每只鸡在草原上耗粮仅5元左右,不计人工成本,每只净赚15元以上。巴音胡舒嘎查4万亩围封区可承载40万只鸡,为牧民带来600万元的经济效益,户均8.3万元/年。”

让种植业和养殖业成功耦合

  2008年,蒋高明出版了一本书——《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书中提出,如果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成功耦合,那么农业不仅可以生产大量的有机和安全食品,还可成为生态屏障;农村不仅可以生产大量能源,还可以大量减少碳排放。

  蒋高明认为,中国乡村生态的解决必须从肥料上着手,要从化肥回归到传统的有机肥上来。过分依赖化肥、农药、地膜提高农业产量,其结果是造成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例如过多施用化肥,使地下水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牺牲的是宝贵的生态环境。“美国农田的有机质是10%,而我们是1%,可见中国农田的主要任务应是‘减化肥,增粪肥’。如果有意识地提高农区养殖业能力,实现秸秆‘过腹’还田,地会越种越肥,对化肥的用量必然下降,对水和农药的需求也将减少。”

  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成功耦合,农村能源问题也能够得到合理解决,因为农田除了生产粮食、肉、蛋等,还能生产沼气、酒精甚至电力等清洁能源。农业生产给养殖业提供了饲料,而养殖业的排泄物是沼气的最好原料。沼气与太阳能结合能够减少农村的薪柴用量,养殖业的收入又能够支撑农民购买其他的清洁能源产品(比如小型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热水器),共同建设村庄能源中心,提高电力的使用率等。

  对于自己提出的“中国生态的出路在农业,农业的出路在生态”这一观点,蒋高明解释说:“传统的农业必须加上畜牧业(即肉、奶、肥料),才能达到增收、增粮、养地、减污染、减水、减药的目标。如果农区生产了国家90%以上的牛羊肉,西部脆弱地区的环境压力就可以减少,实现全国范围的‘以地养地’——这就是‘中国生态的出路在农业’;同样,如果农业废弃的秸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生产了蛋白质、脂肪和肥料,增收、增粮又增效,这样,农业就能够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农业的出路在生态’的道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