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在甘肃放归普氏野马 已试验放归75匹
中广网敦煌10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普氏野马,又被称为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是地球上目前唯一幸存的野马种群。为了恢复扩大普氏野马野生种群、强化公众保护意识,我国近日首次在甘肃敦煌放归75匹普氏野马。详细情况我们来连线中央台驻甘肃记者张磊:
主持人: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普氏野马的详细情况?
记者:好的,普氏野马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该物种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与蒙古国交界的马鬃山一带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由于过度猎捕、畜牧业迅速发展等人类经济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普氏野马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并濒临灭绝。在我国,普氏野马被最后确认在野外见到的时间是1969年,现野外种群已灭绝。截至目前,全球人工圈养或半散放状态下生存的普氏野马仅1000余匹。为拯救和保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普氏野马,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陆续从欧洲、美国等国家引回人工圈养普氏野马,通过人工繁育扩大了其种群,并于2001年在新疆首次实施了普氏野马放归自然活动。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在西北地区试验性放归普氏野马75匹。
主持人:那么这次实验性放归普氏野马为什么要选择甘肃敦煌呢?放归后又该如何保障野马在野外的生存安全呢?
记者: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普氏野马的原生地之一,该地区芦苇沼泽湿地面积广阔,自然地貌景观奇特,良好的地理环境有利于野马生存。而且,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于1989年开始先后引进普氏野马18匹,经过20余年的人工饲养繁育,目前种群数量已达74匹。而此次放归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这些经过人工繁育的野马尽快野化、复壮,恢复自然野性,回归大自然,从而恢复扩大普氏野马野生种群、强化公众保护意识、加强合作交流、提升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为了保障它们在野外的安全,此次放归的母马身上佩戴有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科研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这些野马的去向,并提出具体保障方案。可以说,他们在野外的生存安全基本可以得到保证。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新疆为普氏野马“搬家”避祸 百名学生新疆认养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卡通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吉祥物 新疆"普氏野马"放野7年 已繁殖36匹小马驹 新疆普氏野马繁衍旺盛野生家族 甘肃安西:普氏野马回归故里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