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正文

淮河水污染防治之我见

Eedu.org.cn 作者:吴舜泽 逯元堂 …    资讯来源:中国水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9-8
    作者:吴舜泽 逯元堂 王金南 于雷
    一、淮河水污染的原因
    10年来,经过对淮河污染的治理,淮河水质已经有所好转,但所面临的治污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而造成淮河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污染治理投入有所增长,但距离环境改善要求差距仍然较大
    1.1 用于治理污染的真正投资不足
    “十五”期间全国环境保护投入资金按目前的统计来看,将超过7000亿,淮河10年来也已经投入了600亿。在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中,用于城市污水管道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燃气、城市垃圾处理等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而真正用于工业污染防治的资金则很少。10年来淮河流域投入的大量资金中,除去用于治洪抗洪的资金外,用于淮河治污的资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资料表明这部分资金大约190亿左右)。
    1.2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投资没有真正发挥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正在逐年增加,成为影响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九五”期间计划兴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有配套的仅有8家,“十五”期间计划建设的污染处理设施平均动工率不到30%。安徽动工率不到10%。而此时生活污水占淮河污染比重超过60%。即使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其运行效果也很难说清。目前淮河流域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57座,不到规划的一半,难以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
    1.3 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环境治理很难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中出现反复也是在所难免的。从解放前开始治淮,一直到现在,淮河的治洪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淮河治污也是同样的道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到一个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问题,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治理。
    2、在经济落后和发展意愿强烈的背景下,执法不严问题突出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淮河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为主。据《2002年环境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造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3.6%,而对COD污染贡献率达到47.5%;化工制造业的经济贡献率为9.4%,而氨氮污染贡献率更是高达77.3%。造纸业、化工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五个行业对经济的总贡献率为26.6%,而COD污染贡献率和氮污染贡献率分别高达78.4%和94.2%,是淮河流域污染的重点行业(见图1)。因此,这五个重污染行业也就应该成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生产能力的首选目标。而目前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治理投入明显不足,在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工业污染投入不足的前提下,淮河污染治理难以见到根本效果,实际上不少淮河污染事故往往都是由于工业企业污染反弹、偷排等原因造成的。
    图1 淮河流域重污染行业经济和污染贡献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公报2002》数据整理
    2.2 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摆正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淮河流域整体上来说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温饱与环境之间,首先满足的是来自温饱的需求。牺牲环境求发展的做法也有充分的体现。由于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曲解,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违背了科学的发展观。
    2.3 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主要体现在环保受到当地政府的制约。焦点访谈报道过江西某地区的案例,环保等一些政府部门需要完成每年的招商引资任务,否则就受到当地政府的撤职、降职等处分。盲目的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落后的生产工艺、污染严重的企业也被引入,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4 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
    目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还是一个比较粗的框架,具体的司法案件中难以用其解决相关的问题。对于其中的很多条款和内容,缺少相应的司法解释,致使违法案件的性质难以具体的量化。另外,部分法律不是很完善,存在较大的漏洞,这也为违法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5 执法力度不够,偷排现象严重
    部分工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擅自关闭污水处理设施,偷排污水。环境执法中大多是以抽查的形式进行,这样就造成企业“白天治污、夜间偷排”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媒体也多次对莲花味精、丰原生化等特大污染源企业的偷排现象进行曝光。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对淮河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工业布局不合理,用于工业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少,执法力度不够,造成企业偷排现象屡禁不止,是造成淮河水质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3、淮河流域特殊的水资源及其使用状态决定了淮河治污的难度
    3.1水资源量少,环境用水更少
    淮河流域2002年水资源总量为656.58亿m3,水资源总量较少,用水耗水量392.96亿m3,耗水率为64.3%,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30%的平均水平。不同的水量下的水质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见图2)。淮河片2002年天然年径流深135.3mm,年径流量445.36亿m3,较常年减少34.7%。其中淮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深155.4mm,径流量414.37亿m3,较常年减少28.6%。有资料显示: 90%和75%保证率下的设计流量为零的功能区段数分别占11.2%和6.8%;设计流量在0~0.5m3/s之间的功能区段数分别占43.9%和33.2%;设计流量在0.5~5.0m3/s之间的功能区段数分别占36.1%和41%;设计流量在5.0m3/s以上的功能区段数分别占8.8%和19%,从中可以看出:淮河片河道径流量小,环境用水明显不足,有水皆污,这是淮河污染治理不得不面临、而又十分难以解决的一个先天不足条件。
    图2 2002年不同水量下水质污染程度比较
    3.2 闸坝多,污水团集中下泻问题突出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用水需求,众多水库、水闸等河道水利工程对径流实行高度调节控制,再加上气候原因与水资源利用超过其承载能力,造成大多数支流雨季行洪,旱季有水无流或河干的局面。这样的河道水文特征,对水污染物稀释自净能力极为不利,从而加重了淮河的水体污染。据1998年的资料显示,淮河流域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库5700多座,总库容近260亿m3,其中大型水库36座。建有各类水闸500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闸600多座。目前淮河流域闸坝的数量还要多于以上的统计数字。这些闸坝对控制地表径流以及蓄积水量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对水体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万座水库闸坝的修建导致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不断恶化,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彻底改变,淮河基本丧失自净能力。
    根据我们研究,总体上来说,淮河流域的水环境容量大约是30万吨左右(COD),而环境容量的计算是用全年的平均值。但由于闸坝的限制,造成污染物的蓄积,在泄洪时造成污染的集中排放,致使污染排放量在局部时间内超过环境容量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而且这种破坏对水体来说是难以恢复的。这种水少时污染蓄积,水大时集中排放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淮河的污染。今年7月下旬的一场暴雨,致使淮河突然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造成淮河的大面积污染,也主要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二、淮河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淮河水污染的分析,在解决方法上建议重点从以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处理好特殊条件下,水质与水量的衔接问题
    通过淮河全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比较,不难发现水质和水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协调好上游与下游以及省界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正确处理水量与水质的关系,以保护水质、改善水质为出发点,考虑水资源合理分配、使用、调度等问题,将淮河的“死水”变为“流水”对解决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具有很大的意义。
    2、寻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与环保的关系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与科学的发展观,促经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降低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量与资源消耗水平,从源头进行污染控制。努力削弱地方保护主义,积极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的污染排放达到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的要求。
    3、持续投入,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率
    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有效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工业污染防治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真正的减少淮河的污染物排入量是淮河治污的关键。
    (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规划院)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