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绿韵博客  环境生态论坛  留言 今天是:
网站首页资讯文章供求生活NGO考试旅游下载图库
载入中…
相关文章
阿拉善SEE协会打造心灵绿…
让污染信息阳光化
环保NGO首开合作推介先河
老人为长江生态奔走近20…
民间组织怎样专业化?
公众倡导型环保项目推进…
给人生之船抛一个锚
绿色珠三角应松绑香港环…
看乡村环保NGO如何化解污…
环保NGO:何时回归原生态…
最新推荐最新热门
专题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NGO >> NGO信息台 >> NGO动态 >> 正文
高级搜索
环保NGO寄语二零一零年
作者:内详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6 11:34:58 | 【字体:

 


  “绿色昆明”总干事 梅念蜀

 

2010,行动的一年


    2009,充满机遇的一年。
  2009年,我们发现,在阳宗海污染事件发生后,昆明市、玉溪市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成为全国率先建立环保法庭为数不多的城市。
  2009年,我们发现,各级政府都相继建立了信息公开网站,各级政府的公务员在接到民间组织或个人对政府工作的问询电话时,态度热情,回答详细。信息公开已成为公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重要手段。
  2009年,我们发现,众多环境法律、法规在立法和修订的过程中,大力地推行听证制度。《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草案)》听证会上,“绿色昆明”4位会员作为发言代表参加;《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草案)》听证会上,20位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畅所欲言。这些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环境法律、法规的立法过程中将会有更广泛的公众参与。
  机遇中,仍存巨大挑战。
  已成立半年之久的昆明市、玉溪市环境保护审判庭受理的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其实很少。
  尽管国家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在《行政处罚法》、《价格法》、《立法法》中对价格决策和地方立法听证做了规定。但是,只要稍微细心的人就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政府部门信息公开还存在很多不足。
  此外,除了外部挑战,公众本身对公众参与的认同和参与度也没有舆论中描述的那么热烈。80万元排污举报大奖无人领取,引人深思,折射出公众对环境执法现状的冷漠和不满。
  在昆明市,各家环保机构全部在册的志愿者除去高校社团大学生其实不足300人,有兴趣在听证会、官方网站、主流媒体发表公众意见的市民更是少之甚少。
  2010年,行动的一年。
  “绿色昆明”一向希望自己的环保行动理性、科学并能对本地环境改善起到尽可能大的推动。因此,公众参与在我们看来不只是一个时髦的词汇,而是环保NGO推动和践行公民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无论眼下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2010年,“绿色昆明”作为一个年轻的民间组织,都将勇于面对,用更强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实践、利用公众参与方面的各种制度和手法,努力实现政府主导、专家提议、媒体报道、公众参与等多方合作共同解决和改善环境问题的美好前景!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