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脉汇集成就洪波巨流 |
环保民间组织二十年发展回顾系列报道之一 |
作者:陈金陵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4-13 10:59:32 | 【字体:小 大】 |
转型期
时 间:2003年~2007年
代表组织:绿家园绿色流域
代表人物:汪永晨 于晓刚
主要行动:反对西南水电过度开发
在重大事件中发声
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项目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尤其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生活消费型污染加剧等“大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民间环保人的言行开始涉及到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尤其是重大环境问题冲突。
这一时期标志性的事件之一是西南水电过度开发之争。西南水电过度开发争论由来已久,早在最初论证阶段,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就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西南水电开发有许多问题尚待商榷,在没有做好必要的规划性环境影响评价之前,不可仓促上马。
各地环保民间组织以各种方式响应着来自政府部门的质疑声。北京绿家园的汪永晨、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以下简称绿色流域)主任于晓刚,是关注西南水电开发的北京和云南当地环保民间组织的代表。在这个社会焦点问题上,于晓刚、汪永晨、薛野、奚志农以及绿色流域、绿家园、自然之友等环保民间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这种重大的经济活动中,民间环保人士敢于同强大的利益集团博弈,乃至影响了中央政府的决策,西南水电的过度开发终以温家宝总理的批示暂告一个阶段。
有媒体评论,大西南河流保护的行动让国人第一次听到民间环保如此集中、宏亮的声音,标志着中国环保民间组织迈上新的台阶。
西南水电开发之争开启了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一个崭新阶段,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开始行使对社会管理的监督职责。如大型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昆玉河“硬衬”、南京紫金山地区开发项目等。
在这一时期,环保民间组织也从成立初期的简单做宣传、种树、观鸟、捡垃圾,转变为更多地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项目。
马军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始做《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大气污染地图》;杨欣带着志愿者奔波在青藏高原坚守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杨勇他们一次次踏进大西南、大西北为了水而探险考察;廖晓义在北京延庆做“绿色社区”;汪永晨做“绿色记者沙龙”、“江河十年行”,关注环境热点问题;于晓刚和绿色流域进行着拉市海项目;孙君在湖北农村创建生态乡村建设的“五山模式”;霍岱珊和企业共同探讨公众参与监督的“莲花模式”;梅念蜀开展昆明地下水资源保护等。环保民间组织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