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在恢复生态的同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持续的破坏。如果企业要开发新项目,TNC有没有好的办法,尽量让企业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张爽:在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方面,我们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与六个核心工业领域合作,包括石油和矿产企业。TNC运用生态系统的科学评估方法,帮助哥伦比亚政府认识到将要开发的地域生态物种、栖息地价值,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帮助政府重新规划哪些地方可以钻井采矿,哪些地方不适合开发矿产资源。这些方法已经被哥伦比亚政府采纳,成为了国家法律的一部分。
不久前,我们与陶氏化学也合作了一个项目,TNC的科学家们指导陶氏化学把自然的价值融入到商业决策中。比如,选择新厂址的时候,要选择一个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的地方,在开发新产品或商业决策时,选择一个用水更少的产品开发和生产。陶氏化学承诺在未来五年拿出1000万美元,用来开发科学保护环境的工具和方法。同时,在全球的北美、南美和亚洲地区进行试点。
企业家的影响力
《新财经》:TNC在与中国政府合作的过程中,都以什么方式在运作?
张爽:中国的保护区到2010年底有2541个,但这些保护区建立以后,发现都是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守着保护地变成了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有一大批人,他们绕着这些保护地天天琢磨,怎么能在这里挖矿,或者建一个项目,经济发展的压力,使很多人在打这些保护地的主意。
我们不希望保护地变成经济发展的压力,希望更多的人去保护好这些保护地。但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跟政府合作探讨了一种新的模式,让民间力量来参与保护地。
美洲银行与我们合作探索了新的保护地模式。在四川的平武县,也就是熊猫重要栖息地的中间地带,我们做了一个保护区项目。当地政府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基金会作为保护区的主体用来融资。美洲银行投了一笔资金支持TNC在中国做这个保护区。美洲银行希望这种模式能在中国生根,由中国人自己的NGO或自己的基金会来帮助政府做这件事。
在美国,这样的事情都是由当地的基金会来做的,美国的基金会实际上就是NGO。这是一个由政府授权、政府监督,用民间力量去调动资金,支持和管理保护地的模式。目前,这个项目还处于早期阶段,希望两三年后能把它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保护区。
《新财经》:在与中国企业合作过程中,保护环境受益最大的方面体现在哪里?
张 爽:中国的民营企业如果都能加入到保护环境当中,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我接触比较多的像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家,他们都是TNC的中国理事。他们的企业发展非常快,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做得非常快。老牌资本主义企业像洛克菲勒,攒了好几十年的钱才想起来做点好事。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些中国企业都有上亿规模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基金会做公益。
开始,我和马化腾谈项目的时候,他对我们的做法有很多质疑。他说,破坏生态系统让企业赚到更多的钱,等企业有了钱以后,再拿钱去恢复生态系统。如果你们的事业是这个逻辑的话,趁早别干了,没价值。
我跟他讲的道理就是,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己恢复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恢复,太多的文明和生态一旦消失了就再也不可逆转了,中国没办法重复美国的路子,因为中国有13亿人。
在跟企业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一旦他们被说服了,都非常愿意做这个事情。马化腾用最直接的语言问到:Internet能为生态保护做什么?现在,我们跟腾讯合作很多事情,通过互联网把大自然反映出来, 让人们对大自然感兴趣, 然后再走入大自然当中。以前, 我不知道如何来改变几亿人的想法,但腾讯通过几亿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了我的想法。几亿人被带动起来,让这件事情成为主流,我相信这是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
很多企业家在被带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上之后都在变化,所以,中国企业参与了环境保护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企业和社会就会有更多的事情去考虑,而不是只考虑赚钱。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