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没有公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构建和谐社会
  • 2006/9/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三重属性
  • “和谐社会”具有三重属性。它是一种理论观念,具有普遍性,将得到全人类的共同赞赏与信仰。而且,它也是一种奋斗目标。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理想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们普遍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同时,它还是现在以及今后长[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李步云点击:435
  • 2006/9/12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主要观点  我们党把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和向往的和谐社会概念引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并赋予其崭新的含义,使几千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第一次成为有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生动实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社会更[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方立点击:476
  • 2006/9/12构建和谐社会面临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又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一进程中将面临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最近,中共中央党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课题组问卷调查了在中央党校学习的近300位地厅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学员,调查结果表明:  “人民内部物质利[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青连斌点击:864
  • 2006/9/12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探索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反映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这种新认识的形成,具有[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李培林点击:452
  • 2006/9/12和谐社会需要评价指标
  • 人民网记者 谢卫群 余荣华  话题背景:日前,江西庐山风景区管理局对如何把庐山建设成和谐景区,提出了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用指标来衡量和谐社会,这个举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并就此采访了管理局党委书记欧阳泉华。   评价指标必须是管理体系  记 [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谢卫群 余荣华点击:515
  • 2006/9/12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与保障
  • 和谐作为对事物状态的一种描述,指的是事物中各种关系的融洽、协调。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和谐意味着人们相互之间和睦相处、融洽友爱;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和谐意味着人对自然的尊重、爱护,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共生共荣。 稳定与和谐有着紧密的[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杨航征点击:512
  • 2006/9/12社会论衡:建设彰显人文关怀的和谐文化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一个社会的和谐文明程度,不仅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周薇点击:651
  • 2006/9/12胡锦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论述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胡锦涛点击:439
  • 2006/9/12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  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集中研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问题。 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胡锦涛点击:710
  • 2006/9/12思想和谐才能社会和谐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以党的思想理论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去影响社会和凝聚群众。  思想和谐,才能社会和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增强。思[阅读全文]
  • 来源:山西日报作者:王江龙点击:510
  • 2006/9/12保护劳工权益与构建和谐社会
  • 当前,劳工正当权益遭受侵害问题比较突出,充分保护劳工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劳工权益得到保护,有利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目前,农民工已占我国劳工队伍的一半以上,务工收入成为增收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工业[阅读全文]
  •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陈连升点击:387
  • 2006/9/12建构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支撑
  • 建构和谐社会是人类的伟大目标。对实现人类的这个伟大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表过一些富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见解。从社会发展的纵向视域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不断演变的理论揭示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尽管要经过一个艰苦、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但终归[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陆贵山点击:602
  • 2006/9/12和谐社会建设: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
  • 和谐社会建设已经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和政治实践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改革的关键问题。其实,和谐社会建设最核心的要务是打破原有的政府管理社会的一元化社会治理模式,建立起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社会各部门、各群体参与,民众自我约束和管理的一种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作者:籍磊点击:491
  • 2006/9/12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核心机制:机会和认同
  •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物质和制度层面的,一是价值和心态层面的。  一、通过经济发展和体制设计建立公平发展的机会机制  物质和制度层面的,就是要在和谐社会的体制或制度框架内,每个人都拥有公平发展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丁元竹点击:372
  • 2006/9/12从传统美学中发掘构建和谐社会元素
  • 吴昌珍 刘洪波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世界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巨大变革。然而,我们痛心地看到,现代化在促进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的异化、物化和工具化的弊端也愈发明显。    对[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吴昌珍 刘洪波点击:499
  • 2006/9/12和谐社会和市场体制:效率、公平与法治
  • 思想者小传  田国强 1980年毕业于原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得该校数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为德州A&M大学经济系教授、民营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财经大[阅读全文]
  •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作者:田国强点击:407
  • 2006/9/12梯度推移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初,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需要,国内学者将梯度推移理论本土化,认为我国地域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带,其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序选择应当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使“先进技术”地带逐渐向“中间技术”地带推移。&[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赵立民点击:462
  • 2006/9/12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 人民网记者 彭国华  国家行政学院近日在京召开“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管理以及构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n[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彭国华点击:492
  • 2006/9/12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目标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种凝聚社会力量的价值目标,是历史运动与价值目标的统一。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价值[阅读全文]
  •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作者:刘芳点击:643
  • 2006/9/12闫志民:构建和谐社会要抓住调节利益关系这个关键
  • 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人们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与其利益相关。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抓住了利益关系,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处理和协调好利益关系,也就把握了工作的重点。  利益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全体成员和社会生活各[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闫志民点击:487
143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没有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