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经济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于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的初步分析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于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的初步分析
作者:张天柱    文章来源:中经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8-31
事实证明,人为的样板很少能有推广作用),也无意在此对它评长论短。这里只是想表明,在迎接变革传统增长与发展模式的这场挑战中,透过刚刚结束的江苏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行动,以及其它一些地区的类似实践,可以看到,尽管征途艰险,中国循环经济建设的航船已开始扬帆启程。然而,更要看到:循环经济决不能赶时髦贴标签,也不是为别人逢场作秀演戏。无论叫什么名称,彻底转变传统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唯一选择。推行循环经济的道理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行动,是艰难的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切莫将循环经济只挂在嘴上,画在纸上,甚至继续在GDP的传统老路上“循环”。也不要追逐那些“规范”或“框架”等要求,认为通过“报批”挂个牌子就是实施了循环经济,从而束缚住自己不断探索循环经济的手脚。寓资源环境因素于经济发展之中这样一个全新的循环经济形态与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变革。它离不开政府的强有力组织,更需要各部门间的综合协调密切合作。高兴地是,江苏等全国一批政府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并迈出可喜的一步。但是,不少政府中的行为表现也确实令人担忧,例如,长期存在的经济环境脱节“两张皮”的观念、追求短期政绩的行为(不仅是经济方面)、各自为政相互分割的行政运行机能、部门分工权力利益化的趋向、以及继续停留在类似审批验收活动式的传统管理方式等等。明显,在我们的各级政府中,还存在着与循环经济及其建设发展需要极不相适的大量深层次体制障碍。事实已经证明全面深刻的体制创新才能为循环经济保驾护航。

  未结束语

  “十五”以来,循环经济在我国蓬勃而起。作为在这一浪潮中进行学习与实践的点滴感受和体会,本文从人与自然系统的基本关系、传统经济增长的理论特征、开放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发展态势、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背景、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绿色市场机制的培育创建、以及循环经济启动实践的联想等不同层次侧面,试图围绕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样做等问题构成寻求建设循环经济的若干初步思考与分析。抛“沙”引玉,以期深化我国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敬请批评指正。

  将以GDP为导向的传统经济模式转变为一种融入生态法则的循环经济模式,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创造和变革。面对国际上呈现出的经济全球化与生态化这一历史机遇期,积极转变传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方式,才可能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上大有作为。这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进行这种转变会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是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变我们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实践循环经济的征途上,不会一帆风顺,人们的认识也不存在那种尽善至美的境地,既不存一个先知的模式、更不会有什么固定的标准,惟有在多样性的循环经济变革中不断探索,才能在深化我们的认识与实践中有所前进。形势喜人也更为逼人,行动起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国一定会前进在循环经济建设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贺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环境税费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角看
    凤凰涅槃 欲火重生
    环境标志计划与中国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
    循环经济学随笔:我们不是地球
    循环经济对我国环境立法的启
    “六个创新”发展深圳循环经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