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学应用 >> 生态农业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的互动问题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大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的互动问题
作者:马启智    文章来源:宁夏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27

    生态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是否与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谐适应,最终是导致生态问题或生态问题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使生态与农业建设从相克到相生互动,才能实现生态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现代农业建设更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之所以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是因为农业不仅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广阔平台。农业既与国土整治、动植物保护、生态优化息息相关,同时还有保护自然、稳定生态、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功能。正因为农业同时具有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支持的功能,人类才得以生存和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农业生态功能的发挥,我国许多地方也越来越注重发挥种植业、畜牧业的生态功能。如陕西杨凌农业开发区,既是高科技的现代农业开发样板,也是一个大范围的生态建设区,为大西北的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展示了美好前景。仅就农业开发技术而言,传统农业生产中就已经包含着许多以恢复地力为宗旨,具有明显生态意义的轮作制度、改土肥壤技术、农田水利措施等。说现代农业开发技术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其理由更加充分。如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农业开发技术,都很好地体现了良性循环、资源再生、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大西北,农业开发范围广,开发任务重,其它产业对农业的依赖性又非常强,在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大规模治沙为主要内容,随着《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的实施而全面推进,2000年又在17个省市开始了退耕还林还草的试点。20多年来,围绕西北地区生态问题,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仍然滞后于环境的恶化。对此,石元春院士及部分生态学专家都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风沙的运动和人为的滥牧、滥垦和滥樵。而将有限的人、财、物仅仅投放于点线上的治理项目,其结果必然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和“治理赶不上破坏”,石院士的这些观点是有道理的。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结合的一个生产过程,其与自然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农业生产影响着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农业生产。就宁夏南部山区的现实情况来进行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对应关系,即:当一定面积的土地产出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只有牺牲资源和破坏生态来换取农业总产的增长。这种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和农林牧分离的落后农业开发习惯,就成了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人们为糊口求食,往往“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最终陷入“生态贫困→经济贫困”的泥潭。这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多呈如下模式:陡坡耕作→陡坡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地力下降→食物产量下降→陡坡耕作→环境恶化。同样是在这类地区,我们也能看到部分强烈的反差和潜在的积极因素,这里1亩一类地的产出相当于4-8亩三类地,1亩塑料大棚的产出相当于100亩以上的三类地,而生态面貌也比前者好得多。因此,西北地区的农业问题实质上是个生态问题。理性思考这些问题,我们便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农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生态建设更需要得到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力支撑。实现资源型农业向资源替代型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是西北现代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最佳途径和理性选择。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内在联系,决定了西北地区必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生态和现代农业建设是西北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基础,西北地区要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在努力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同时,必须实现生态与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人口占全区域总人口的72.4%,土地面积广阔,光热资源丰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可以说,西北地区是最集中、最突出、最强烈、最普遍地反映了中国生态问题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各种矛盾。同时,各种矛盾又是与生态恶化和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紧密联系的。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导致了西北地区的贫困,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直接威胁着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事关大西北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事。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脱贫和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目前,国家投入巨资,全力推进“以粮换林草”、“以粮换生态”的建设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举措。从当前生态建设的现状来看,政策拉动的效果十分明显。但必须思考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八年后如何办的问题。有鉴于此,只有抓住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的良性互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西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农业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弱质产业地位,决定了入世后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理由,以有利于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投资。农业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基础产业,农业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农业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安全。但西北地区的农业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投资,其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可以说,如果西北的农业一旦出现问题,其影响不仅是粮食安全问题,对西北地区的生态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冲击。WTO农业协议对农业投资有受限制的“黄箱”政策和不受限制的“绿箱”政策之分,法国、日本都已提出,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对农业的生态投资应给予“绿箱”政策的支持。因此,对农业所具有的客观生态功能的充分肯定,将非常有助于呼唤社会各方面增加对农业的投资,能为我国政府加大对西北地区的农业投资提供一种全新的理由。

    全面发挥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必须先行确定一个省域示范区,以利于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从以往被动的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保护,转变为积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西北地区进行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在方法选择上,需要采取“非均衡、渐进式”的发展模式,在西北先行确定一个有前瞻意义和实验型的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区),建成集科技样板、生态典型、产业化于一体的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通过示范区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提供实验场所,引领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与农业建设,进而带动整个大西北生态农业经济的大发展。
    就大西北各省区的现状来看,建议国家考虑将宁夏作为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省(区)域示范区,因为宁夏具有先行实施该项目的充分条件。一是宁夏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资源环境条件。宁夏地形地貌呈三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格局单元:南部黄土丘陵区,山高沟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中部干旱风沙区,干旱少雨,沙化严重,实行禁牧封育前是宁夏最主要的放牧区。这一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功能脆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十分恶劣,加上长期过牧、滥垦、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致使草原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草原退化速度,沙尘暴频繁发生;北部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引黄灌溉面积达600万亩,素有“塞上江南”之称,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尽管由于该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深浅,大水漫灌、排水不畅等原因,造成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但这一地区仍然蕴含着巨大的现代农业开发潜质。宁夏土地面积虽然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54%,但基本包括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大部分生态类型,集中了西北地区生态与农业建设所有问题的特征。而且宁夏地域面积在西北五省区最小,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同时,区内交通方便,有利于项目的管理。因此,选择宁夏作为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有利于尽快取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效果。二是宁夏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条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宁夏退耕还林草工程进展顺利,前4年间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72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5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66万亩;2003年底全区以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480万亩,一年生饲草150多万亩,人工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原面积的1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近年来,宁夏把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着力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累计投资6650万元,实施了10万贫困户养羊工程和百万亩人工种草工程;从2003年5月开始,在全区范围实行禁牧封育,380万只放牧羊只实行舍饲圈养,初步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由放牧向舍饲半舍饲、分散向集约、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在农业建设方面,宁夏引黄灌区全力进行节水改造,规划建设中的青铜峡河西灌区唐徕渠并西干渠及惠农渠并汉延渠“两两合并”工程,改造完成后可年节水2.27亿立方米。同时努力推行水权转换,通过工业支持农业节水,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和城市建设的优化配置,拓宽了水利改制的融资渠道,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地区节水的新路。南部山区积极实施以改土、蓄水、保墒,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为核心内容,以“兴修梯田、地膜覆盖”为关键技术,以优良品种、平衡施肥、农艺栽培相结合的先进模式,各种措施优势互补,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改善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互动机制已初步形成,为全面实施生态与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宁夏具有必需的项目支持条件。宁夏正在实施的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基础项目较多。在农业建设方面,有《宁夏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宁南山区小杂粮及区域特色农产品开发规划》和《宁南山区淤地坝项目实施规划》等。在生态建设方面,先后已有17个县(市)被列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有5个县被列入国家退牧还草工程试点县。集生态效能与农业开发效能于一体,规划投资19亿元的国家水利建设“三大亮点”工程之一的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项目第一期工程,已开始在宁夏南部山区水土流失区域全面启动。宁夏的生态建设还得到了全球环境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日合作等生态造林项目、生态扶贫项目等国际金融组织及有关国家政府外援项目的支持。四是宁夏具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条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和宁夏大学农学院等区内外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长期进驻宁南山区,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些具有全国甚至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一批专家学者已开始在宁夏蹲点,着手多项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这些都为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区)示范区项目的实施确立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重塑我们的“生态伦理”
    [原创]延安生态环境建设的成
    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
    21世纪,生态建筑学时代
    [原创]推进实现“三个转变”
    中国防沙治沙:尊重自然 改善
    绿映汾河春意闹
    生态的忧患与媒介的责任
    电子废弃物:危害生态的凶手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评析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