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改造分级关键技术
2.3 三星级的建筑节能技术
2.3.1 被动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
德国人最早提出被动式节能建筑的概念并用于实践。它的概念是人在建筑中的活动,包括洗衣服、用电器,都会产生热能,把这些都利用起来,再加上良好的保温围护结构,就可以使建筑冬季达到不用主动用能加温的效果,建筑就成为零能耗建筑了(图7)。
我国也有超低能耗建筑,节能率达到90%以上,基本上不消耗额外的能量。比如,一些建筑设计能使凉爽的西南风在夏季穿过街区,并因经过水面而加强其降温效果,而在冬季,合理的建筑形态将寒冷的东北风抵挡在外(图8)。
2.3.2 可再生能源多角度利用
另一类三星级技术是将多种可再生能源有机组合,形成互补效应,这就需要通过高超的设计来实现。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性能差异极大,但如果经过预先的精密的系统设计,就能使多种可再生能源间实现互补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能等,这些可再生能源由于波动性大而且谐波成份高往往不被.电力部门所接受,因为这些能源都是间歇型能源,受自然条件约束很大。但现在由于智能微电网技术的发展,这些在技术上都不是问题了(图9)。
2.3.3 分布式能源小区
比如分布式能源加上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只需要加载蓄电池,插在电路里面就可以带来两大好处,一是使得因引入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的微电网变得更加稳定,二是把逆变器产生的干扰波吸收掉。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现在已达到了1.2亿辆。深圳因没有山坡而且紧凑度高非常适宜发展电动自行车,应尽快将原有的自行车道恢复,允许电动自行车上路。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不要太快,国外一般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约在35km/h之内。深圳是一座典型的高密度城市,任何交通工具的选择都要考虑空间的节约,而电动自行车占有的空间仅为小汽车的1/20,应大力提倡。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下空间是水平状的岩石层,这些地质结构是很好的蓄能空间,冬天把冷源存储在地下,夏天再释放出来,地下空间就成了一个免费的可再生能源存储空间。长三角地区有一个特点,就是冬天的供热和夏天的制冷用能是可以平衡的,为地下的储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所以宜在长三角地区大量推广这种储能方式。
2.3.4 可再生能源在单栋建筑上的综合利用
建筑师要学会把多种可再生能源组合在一幢建筑上,并在建筑、建筑群、街区、小区、城市等多层次形成多种能源系统,达到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利用,进而实现建筑和社区零能耗的目的,甚至可以生产出额外的电力(图10)。
延伸阅读
|
没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