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改造分级关键技术
6 城市绿化
6.1 一星级的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最基础的就是平面绿化,要点线面相结合进行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城市街角、路边、社区的各类空间进行绿化,丰富绿化的层次。
6.2 二星级的城市绿化
二星级的城市绿化包括立体绿化、屋顶绿化、道路封闭式绿化、高架桥、构筑物绿化、绿地生态化改造等,通过这些手段达到城市美化的目的。我国很多城市中道路两边的树都比较小,树荫没有接到一起对路面起遮阳作用,是很遗憾的事。新加坡的做法值得借鉴,新加坡的园林部门特意挑选了树冠非常大的一种树种,道路两边的树冠在道路上方对接,不仅形成林荫大道的特色景观,更重要的是,柏油马路寿命由此可以提高数倍。这是因为,夏季太阳直射会使柏油马路软化翻浆,导致道路三年就要维修一次,如果有树冠遮阳,柏油马路的路面温度可以降低约20℃,使用寿命就可大大提高。新加坡的高架桥中间留有一条缝隙,有利于阳光照射到高架桥下面的空间,就使其变成了一个花草植物茂盛的公园。所有构筑物都尽量进行立体绿化,已有绿地也进行生态化改造,改造成能够自我循环的、动植物能够和谐相处的绿地系统,这比简单的铺设大草坪景观要美丽的多,这也符合人类喜欢多样化的天性(图23)。
6.3 三星级的城市绿化
三星级的城市绿化,要在不同的层面采取不同的景观绿化,充分体现多样化、生态化的原则。再发展下去,可以朝“都市农庄”的目标迈进,“都市农庄”把一部分建筑的顶部,或者向阳的一面做成有机物的生产基地,在城市中实现有机物的循环利用(图24)。
三星级的城市绿化应抛弃传统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支配并与工业社会伴生的“机械美学”观念,它崇尚充分“享受丰富的物质、大地景观人工化即为美”,认为自然环境充其量只是给人类提供美的素材并没有美的价值。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之后,必将引起美学观念的转变,城市美学也将从机械美学转向生态美学,这种新美学是以丰富多样的生物(包括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共生所展现的美,是以生命之间、人工构造物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互惠共生和复杂自组织进化为基础的,展现出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最大的构筑物——城市之间的相互嵌入共生共荣和谐共处,以及社会风尚与外在形象的和谐统一,包括自然生态美、人工生态美和社会生态美三方面的统一。简而言之,应在遵循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五要素绿化景观优化要点的基础上形成生态城的和谐景观。凯文·林奇提出在城市的五个节点上,一定要达到绿化美化、景观化的目的:①在路线上纵向展开城市景观;②在边缘即城市的轮廓线、天际线上采取立体或平面与自然融合的绿化方式;③在节点即路与路、路与河、路与林,相互交叉之处进行充满自然情趣的设计;④在区域内部展开别具匠心的城市景观;⑤在标志方面安排有空间感染力的构筑物与自然物,这样城市就会变得更加美妙。我国的传统园林艺术,遵循虽为人工,师法自然,宛若天成的原则,其本身就蕴含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有人问杭州的地标是什么?众人都会回答说是保俶塔,那里几千年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为这一杰出地标映衬了三个层次,水面、百年老树组成的树林和耸立在宝石山上的古塔共同构成了杭州最美妙的标志,这个地标形体并不是很大,但是很有层次感,水面、树林、建筑等形成了非常和谐的组合。
延伸阅读
|
没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