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杨照昌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7-19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赶超进位的重要历史时期,贵州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如何在加速发展中加快转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为此,《纲要》提出,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控制、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牢固树立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贵州的干部群众应当有志气、有信心,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总书记特别强调:“贵州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总体上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很难修复,因此,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要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能源资源节约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2010年贵州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城镇化率3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经济活动对能源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作用的程度和强度显著扩大,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交织。贵州“慢”不起,也“耗”不起。把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放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是贵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强化目标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纲要》在设置和确定“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指标时,强化了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标导向和要求,资源环境类指标共有6项10个单项,均为约束性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增加了4个单项指标,规划指标涉及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要领域。《纲要》提出,要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强化能源、资源节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我省生态文明水平。

  三、突破难点,强化重点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我省突出的有两大压力:工业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有两大重点: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大。节能减排是走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我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水能、煤矿储量高,有能源矿产组合优势。长期以来,贵州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均为国家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在全省39个行业大类中,以能源和优势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占全省工业比重70%以上。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省的产业结构状态。资源型产业是耗能大户,也是“天生的”污染物产生大户。据全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业源占全省废水产生总量的61%,占全省废气排放总量的97%,占全省固体废物总量的98%,结构性污染的特征十分突出。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化工业仍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水火互济”的能源格局,高载能、高耗能的工业格局要持续很长时间,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总量仍会在高位运行,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提高能源、资源产出效率是关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重心所在。《纲要》在这几方面作了重点强调。节能减排目标是硬任务,要分解落实到地区、部门和企业。“十一五”期间我省已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推进技术节能、深化工程减排,深挖节能减排潜力,这是一场攻坚战。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环境污染防治关乎民生。重金属污染是“十一五”期间凸显的重大环境问题。冶炼、化工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加上历史遗留的工矿废渣造成土壤、水体污染,湘、黔、渝“锰三角”污染治理和我省都柳江锑污染治理紧急起动。《纲要》大力推进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的区域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强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环境监控,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由于城镇化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城市生活垃圾增加迅速,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目前我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围城,四分之一已无垃圾填埋场地。“垃圾危机”的阴影在徘徊。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将持续增长。《纲要》规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同步推进,大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还会继续,推动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是治理的基本路径,这是一场持久战。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生产的废物成了垃圾,资源利用效率低。循环经济则呈现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发展模式,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纲要》规划实施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基地、企业)、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大宗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城市矿产”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五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发展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省突出的竞争优势之一。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两江”)上游的分水岭地带,生态位置重要。全省荒山多,陡坡耕地多,水土流失面积广,土地石漠化面积大,是国家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我省生物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种源地、生物基因库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保护区。建设和保护好贵州生态环境,建设“两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纲要》从以下方面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省以主要山脉和重要水系(“两屏五带”)为空间框架,布局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分区保护和建设。对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重要水源地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强化工程建设和环境监管,逐步成为保障国土生态平衡,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核心区;对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维护或重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地、草地、湿地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增强区域涵养水源能力、水土保持能力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能力,构筑以“两屏五带”为骨架,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以城市林带、绿色通道所形成的网络化生态廊道为重要组成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生态功能较为完善的“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二是调整优化林业结构。我省森林覆盖率比改革开放之初的提高幅度在全国位居第一。《纲要》规划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继续扩大森林面积,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推进林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转变。三是打造国家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贫困、不发达是我省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根本原因,示范区建设把挖“穷根”与石漠化治理工程有机结合,是一项事关全省大局的战略工程。上述几方面显示:“十二五”时期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已进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贵州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跑线上。

  (作者为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办成员、省国际工程咨询协会秘书长、注册咨询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菲律宾发现会"笑"的蝉 鸣声类似人…
    ■ 会笑的蝉只是颜色更加鲜艳,眼珠和腿呈现鲜亮的红色,翅脉…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考试频道点击排行
  • 没有考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