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

作者:王雨辰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不仅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战略,也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由生态文明的本质和内涵所决定的。

  生态文明的本质与内涵

  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了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和发展观,它具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相互联系的维度。具体说:

  生态文明的经济维度。生态文明虽然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但不应把二者的关系绝对对立起来,也就是说,生态文明首先建立在工业文明所强调的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只不过它更加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性和协调性。脱离经济发展谈论生态文明,其结果只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流于空谈,人们只能用破坏环境的方式谋求生存,因此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追求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绝对对立起来。生态文明所要求的经济发展具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它要求的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

  生态文明的政治维度。生态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不仅体现在如何处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而且体现在如何处理和协调人和人的关系上。它在本质上是要求处理好经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的问题,做到环境资源的公平占有、使用和分配,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同以生产关系为重心的政治建设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在地包含了政治建设的内容。这也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生态文明的文化维度。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本质上讲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念和新的发展价值观。必须实现从工业文明的机械世界观到生态文明的有机世界观的转换,也关系到从消费主义的生存方式到低碳生活方式的转换。这既是一种新的哲学世界观,同时又是一种新的消费观、文化观,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本质上就是树立一种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只有在文化建设中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才能从根本上确立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念,从而保证文化建设的时代性要求。

  生态文明的社会维度。生态文明既然关涉到人和人之间环境资源的利益协调,那么这它势必和社会建设紧密相关。能否建立合理的生态资源利益分配机制和生态法律制度,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是生态文明是否得到确立的根本标志,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内在地包含着社会建设的内容。

  发展理念的根本转换与重大理论创新

  无论从当代生态文明理论还是从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看,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既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换,也意味着生态文明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重大理论成果。这是因为:

  第一,过去30多年主导我国现代化实践的主要还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价值观,这种发展价值观虽然使经济总量得到了巨大提升,但也由此带来了人和自然、人和人关系矛盾的加剧,对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断正是针对这一发展难题提出的,它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根本转换和重大理论创新。纵观人类发展理念的演变,大致先后经历了现代化理论的单纯经济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这些发展观对如何实现发展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它们或者只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或者只关注人和人的关系,始终无法正确解决自然观和社会观的辩证关系,因此发展的后果是人和自然、人和人关系的不断恶化。作为新型文明形态的生态文明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置于人和人关系的基础上予以考察,实现了发展观的根本变革和转换,标志着发展理念、发展境界的根本提升和重大理论创新。

  第二,从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主要流派看,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西方,主要形成了三大主要流派,即生态中心论、人类中心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的生态文明理论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分歧和对立,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把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归结为人类生态价值观的变革,归结为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还是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问题,它们这种观点虽然对于人类反思自己的实践后果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拘泥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而脱离生产方式和制度维度谈论生态问题的根源及其出路,最终无法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现实途径。生态学马克思的生态文明理论虽然坚持从生态价值观、生产方式和制度批判的统一来找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但是却在实现生产方式和制度变革这一关键问题上表现出浪漫的乌托邦色彩,因而也无法从根本上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置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维视角的基础上予以解决,找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之路。

  第三,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创新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也关注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对于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由于时代主题的限制,生态文明问题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论述,但是他们关于人和自然、人和人关系的论述,为我们在现时代思考生态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且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实现人和人关系的协调这一核心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全面理解生态文明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生态文明,推进绿…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