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路径

作者:周泽超 (宁夏回…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15



    第三,星海湖的建设为生态绿色工业城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石嘴山市处于贺兰山脉与黄河之滨的交汇处,有巍峨壮丽的贺兰山作背景,黄河流经全境,还拥有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瑰宝沙湖,镜内镶嵌着大量可开发利用的湖泊湿地,煤炭资源丰富。由于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开发,使宁夏北部重要工业城市污染严重,多次被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列为重点治理地区。2003年初,石嘴山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多方筹措资金,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集防洪蓄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湿地保护、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星海湖。从2004年起,石嘴山市的地下水位每年回升0.6米,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降雨量明显增多;同时,星海湖的建成还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每至春秋季节,百余种、数千只水鸟在星海湖翔集。另外,还投入巨资建设城市防护林体系,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经过这一系列的整治,昔日臭气熏天、垃圾成堆,“走一趟鼻孔里会抠出几疙瘩黑灰”的地方,如今却成为生态绿色新型工业城市,每年全市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84天,旅游业从百万元收入发展到每年超过1亿元。中国水利建设研究院教授唐克旺评价到“星海湖工程在许多方面堪称我国水利建设的典型样板,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验十分宝贵,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第四,生态移民是构建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新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过移民开发的形式解决生存环境恶劣、人民生活贫困的问题,取得了一定成绩。本世纪初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转变执政理念,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改善自然环境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努力构建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在这方面,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建设,堪称生态移民的典型。1999年红寺堡建开发区时,整个开发区几乎看不到一棵树,从宁南山区来的移民形象地说“若不是路边的电线杆,连个栓驴的桩都找不见”。但是,短短的七年时间,开发区的移民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帮助下,就植树一千五百万株,林草覆盖率达35%左右。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吸引了众多客商云集,纷纷对农业、工业、商贸的投资。红寺堡开发区的成功经验还带动了银川市兴泾镇、石嘴山市隆湖开发区的生态建设。昔日的“沙石漫天跑,四季不见草”的荒原,如今是绿树如阴,水草肥美的繁荣景象。

    第五,工业入园,科技先导,拒绝污染。宁夏目前有国家级开发区一个,自治区级开发区每个市又有一到两个,每个市县也有自己的开发区。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来之不易的开发区,是摆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面前的大事。经过深入的调研和科学决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为,宁夏虽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需要对外招商引资甚至巨资,但是,宁夏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的繁荣。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宁夏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坚持“企业入园、严格准入、科技提升、拒绝污染”的发展思路,使宁夏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趋向和谐方向互动。最典型的是宁夏吴忠市新建的太阳山开发区,虽然建设时间短,但起点高,对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2004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城市空气污染“黑名单”上,石嘴山市名列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的第四位。这使石嘴山市委和政府痛下决心,不为牺牲生态环境而求得所谓的一时发展,坚决拒绝污染的项目走进石嘴山市。到2006年9月,全国城市空气污染“黑名单”再次公布,石嘴山市从“黑名单”上消失。

    第六,大力实施全面封山禁牧工程,力保农民增产又增收。宁夏中部干旱带自古就有“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美誉,许多地方“土沃泽饶,可渔可耕”。然而,由于人口激增、超载放牧、滥垦乱挖等多种因素影响,大片植被毁坏,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最终使这片土地成为我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带。2002年8月,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结合实际,作出全面禁牧封育的决定,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长期以来,我区草原就象个“自由市场”,羊倌们争着赶羊来吃草却没人管护,过度的放牧使草原严重退化。封山禁牧后,中部干旱带各市县以禁牧封育为契机,完善了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将草原全面承包给个人,这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对草场进行补播改良、围栏封育的积极性。羊倌们也由过去是单纯放牧,转变为种、养结合。种植的紫花苜蓿不但为羊只提供了充足的牧草,而且提高了羊只的饲养量,增加了草原的植被,可谓一举多得的决策理念。

    经过3年多草原围栏建设,我区1365万亩的天然草场得到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草原沙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为实现草原先“绿起来”再“富起来”的目标,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行舍饲圈养,调整畜群结构,改良家畜品种,不仅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还通过国家政策性补贴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截止到2006年5月,全区90%的草原披上了绿装,舍饲养殖业效益日益显现。全年牛、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50万头和1050万头,农牧民人均增收88元。

    第七,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宁南生态脆弱区的有效形式。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草)战略的实施,宁南山区生态建设效益初步显现。为了探索宁南山区扶贫开发与生态技术的有效模式,自治区政府汇同众多部门通力合作,按照“整合项目、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南部山区各县区以流域为单元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共同构筑大六盘生态经济圈,最终实现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赢目标。从2003年起率先在彭阳县实施了小虎洼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示范项目,通过修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开展水利水保,荒山造林等配套措施,使水土流失治理度由过去的12%提高到88.2%,林草覆盖率由项目实施前的6.7%提高到60.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00元增至1400元,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小虎洼的经验迅速在宁南山区得到推广,隆德、西吉、海原及固原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林草覆盖面积连年增加,高标准的水平梯田由于保水保肥,粮食连年丰收,使宁南山区进入了历史上较快发展时期。

    总之,宁夏生态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亦步亦趋地沿着发达地区的经验去实现,只有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通过跨越式发展来带动全局的发展,宁夏的生态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才能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本文为宁夏2007年度自治区软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