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生态批评的生命智慧与文学盟约

作者:龚举善    文章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2



                智慧的应对:生态批评的生命旨趣
    
    当地球和人类都已经临近“成长的界限”时,除政策、法律、伦理等意识形态的必要规约外,我们的文学与文学批评也以自己的方式勇敢地参与进来。其中,生态批评的生命旨趣堪称全球化时代
生态危机的智慧应对。

    一、生态批评的范畴
    人们对于“生态批评”(Ecocriticism)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虽然如此,生态批评作为新兴的具有浓郁现实关怀的文化批评的学术身份似乎已经被倡导者和使用者广泛认同。经过相关学者的初步梳理,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该术语大致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概括地说,生态批评既不是一种纯文学批评,也无法成为一种模式化的方法论,它只是一种将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和生态伦理学的有关生命及其相互和谐的观念导入文学研究的一种现代批评理路。为避免产生歧义,我们也可以将生态批评称之为“生态文学批评”。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人类生态学家约瑟夫·密克尔就在其《生存的悲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一书中提出“文学生态学”的概念。在他看来,文学生态学的要义包括两个基本层面:其一,生态批评以文学文本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观照对象;其二,文学生态学旨在探究文学对于人类环境行为的影响。这种概括虽然并无精深复杂之处,但却触及到了生态批评的本真意义和本质内涵。1978年,美国生态批评家威廉·鲁克尔特发表了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项生态批评的实验》的论文,明确阐释了“生态批评”这一新兴批评观念和方法的性质与范畴。
    在众多关于“生态批评”的描述中,最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应该是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文学与环境教授”(Professor of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所给的定义:“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实际上,为数不少的学者都在为建构原初型生态批评做着努力。这或许表明,正是全球化时代选择了生态批评。劳伦斯·布依尔认为,“从组织上说,文学—环境研究兴起于‘西部文学学会’内部,是那儿的学者将‘生态批评’这一术语传播开来,创建了‘文学与环境研究会’及其刊物《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ISLE),举行了一系列越来越国际化的大型研讨会;而从本质上说,它作为一场批评探究,把重点首先放在英语文学尤其是美国文学上,主要考察其非小说及诗歌关于自然界的写作。”在他看来,包括自己作品在内的生态诉求受到了超验主义运动的影响。“超验主义是国际性的欧美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浪漫主义运动作为一个整体的定义性标志之一就是鼓励一种前所未有的对自然界的尊重和评价。在美国,起主导作用的超验派作家爱默生等人,特别是其中的梭罗,对以上特点表达得尤其鲜明。”[10]

    二、生态批评的构架
    既然生态批评只是一种批评观念或文学研究理路,那么,承上所述,也就不宜太过具体。因而,“生态批评是个非常庞杂、开放的批评体系,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特征,它立足生态哲学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将文化与自然联系在一起,雄辩地揭示了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类文明的危机、人性的危机、想象力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生态危机,仅靠自然科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人文社会科学积极广泛的参与、引导,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打破基于机械论、二元论、还原论的传统学科的界限,从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视角去探寻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性对策。”[11]不独如此,生态批评还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生态美学、生态法学和生态伦理学等等的有益启示。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从各自的理解和需要出发,纷纷对生态批评作出各不相同的界说,如“绿色文化研究”(green cultural studies)、“环境文学批评”(environmental literary criticism)、“阅读博物学”(natural history of reading)等。美国米德尔伯里学院英语与环境研究教授约翰·艾德尔认为,这本身反映了生态批评不可思议的多样性,“大家都可以参与,着实让人振奋。”
    经过上世纪70年代的启动和80年代的思索,生态批评在90年代渐趋繁盛,先后出版了几部佳作。较有代表性的有:克洛伯尔的《生态批评:浪漫的想象与生态意识》、布依尔的《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文学和美国文化的构成》、格罗特费尔蒂和弗罗姆主编的《生态批评读本》等。世纪之交,《新文学史》1999年夏季专刊发表了包括达纳的《生态批评、文学理论和生态学真谛》、贝特的《文学与环境》、布伊尔的《生态的起义》等重要学者论文在内的系列成果。此后,贝特的《大地之歌》、布依尔的《为危险的世界写作: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文学、文化与环境》以及墨菲主编的《自然取向的文学研究的广阔领域》、托尔梅奇等主编的《生态批评新论集》、麦泽尔主编的《生态批评的世纪》等生态批评著述相继面世,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2000年10月,台湾淡江大学承办了以“生态话语”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英国利兹大学的吉福德教授会间呼吁——“把生态批评引入大学课堂”。现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都开设了生态文学或生态批评课程。至此,生态批评作为相对独立学科的条件基本成熟。
    那么,生态批评的学科结构到底如何确立呢?我以为,可以考虑在认真对待生态批评原初意义的基础上兼顾我国学科划分的既有思路,将生态批评纳入到生态文艺学(或称“生态诗学”)的框架之内。具体些说,生态文艺学涵容三个相互依存的分支学科——生态批评、生态文学史、生态文学理论。这样做,即满足了全球化时代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的人文调养之需,又能一定程度上防范生态批评概念被滥用的危险,同时还可以支撑起文艺生态学一片新的蓝天。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上的应用
0 前言  活性污泥的消化过程是一个利用菌群将有机污染物质…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