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热点 >> 荒漠化与沙尘暴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注我们的生态:荒漠攻守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关注我们的生态:荒漠攻守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周兴旺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2

    再造家园

    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投入到了退耕还林与生态恢复的事业当中。我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趋向改善。

    提起延安,就让人心潮澎湃,因为那是红色革命的圣地。
    看到延安,却让人揪心不安,因为那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延安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78%,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2.58亿吨,延河成为黄河中上游最大的“害河”。
    黄土高坡,荒山秃岭,是延安最典型的地貌。可历史上的延安不是这样的,据史料记载,数百年前,这里曾经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富庶之地。
    “人类无止境的掠夺带来了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使富饶的延安几乎成为了不毛之地。”延安市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炳智是位土生土长的延安人,提起自己满目疮痍的乡土,他就抑制不住激动,“为了保住延安,退耕还林,休养生息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党和国家领导人顺应了延安人的心愿。1997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国务院递交的一份关于治理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报告上作了长篇批示,他动情地号召国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
    1999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容基专程来到延安宝塔区堰沟流域视察,首次就退耕还林政策提出16字方针:退耕还林,绿化荒山,个体承包,以粮代赈。并与延安人相约,3年后要来现场看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2002年秋,朱容基故地重游,看到旧日的童山全部披上了绿装,他高兴地说:我对退耕还林的政策更加有了信心。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延安,在考察了延安山区退耕还林的情况后,他非常高兴地勉励延安人:坚持不懈,巩固成果。
    治理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侵蚀,延安人是从管好“三口”开始的——“解决人口,就是以粮代赈,发展生态农业,将农民从贫瘠的坡地上解放出来;管好畜口,就是全面实行舍饲养羊,不再允许上山放羊;关好灶口,就是推行封山育林,农民不再打柴割草,推广沼气做饭。”李炳智如数家珍。
    作为在全国率先推行退耕还林试点的地区,延安的林草覆盖率在近10年内提高了1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则提高了25个百分点,延河的水正在变清,一个绿色的延安开始初露端倪。
    为了使神州大地山变绿,水变清,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投入生态恢复和建设:自1999年至2007年,全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68亿亩,中央投资达1300多亿元。
    据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介绍,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确保退耕还林成果,中央财政还按照核定的退耕还林面积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并规定专项资金必须全部用于退耕还林工程区,全部用于退耕农户。这样,中央将新增2000多亿元投入,使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将达到4300多亿元。
    2008年1月24日,历时三天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在世界媒体的瞩目下闭幕,会议原则通过了《防治荒漠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北京声明》。在此次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自豪地介绍:全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大江大河泥沙淤积逐年减少,局部地区沙尘暴由过去的强加强区变为弱加强区。

    希望田野

    新一轮的林权改革激活了中国农民的造林护林的积极性,造林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的人工林增长速度已居世界第一,国土荒漠化面积持续缩小。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句在广大中国农村耳熟能详的标语形象地道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最佳路径。
    少生孩子,主要依靠合理的人口政策;多种树,则主要依靠合理的林权政策。
    如何激发起广大农民造林的积极性?如何破解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尴尬局面?
    中国政府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最终在林权改革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新一轮的林权改革被农民简洁地概括为: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过去,山林归集体统一经营,表面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份。林权改革使林子回到了农民家,造林资源变成了真正的资本,广大农民“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护山营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008年刚一开春,河北省廊坊市就传出消息:林权改革给廊坊市造林绿化带来新变化——今春完成造林26万亩,同比增长20%,创历史新高。
    “过去农民最不乐意干的事是义务造林,出工不出力;如今农民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找空地种树,绿化能赚钱了。”廊坊市林业局的干部兴奋地告诉记者,“自2002年林权改革以来,廊坊市共计造林182万亩,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
    初夏时节的廊坊,记者看到,林业部门的干部最忙碌的事是通过卫星遥感地图给农民找能种树的空地,农民们最忙碌的事就是通过广播电视学习林业管护知识。
    “不栽一棵无主树,不造一亩无主林。”率先开展林权改制的河北省文安县林业局长王洪旭对记者说,“现在文安县每年都有上亿元的民间资本自发投入到造林产业中来,造林已成为了这里农民真正的摇钱树。”
    林权改革给希望的田野注入了新的活力。2008年初,国家林业局发表的公报确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活力。全国承包到户的林地达到6.6亿亩,占集体林业用地的27.5%。长江流域等防护林、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成效明显。2007年全国完成造林7800万亩。
    截至目前,我国人工林已占到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1/3,年均增量占世界的53.2%,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随着植树造林的加速,人们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人进沙退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广泛出现。国家林业局的官员也确认: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近年来持续缩小,已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00平方公里变为目前年均减少7585平方公里。
    同样是那位毕生关心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竺可桢,早在50年前就大胆预言: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这一预言正在中国的大地上逐步成为事实。国家林业局官员在不久前召开的“妇女与防治荒漠化”大会上宣布: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遏制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到2020年,一半左右的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将得到有效治理,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
    在甘肃省民勤县,有一个叫青土湖的地方。100多年前,青土湖水域面积达120平方公里,有过“水草丰茂,可牧可渔”的历史记载。但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青土湖完全干涸。如今,青土湖已经被流沙全部覆盖。
    2007年10月,专门来民勤考察的温家宝总理专程来到了青土湖。从往昔的碧波荡漾到如今的漫天黄沙,温家宝久久凝视不语,
    离开民勤前,温家宝坚定地对当地的职工群众说:“我们一路看到了胡杨。胡杨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只要发扬这种不屈不挠的胡杨精神,一代一代地干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毫无疑问,为了拯救我们民族生存繁衍的唯一的家园,我们仍然需要“胡杨的精神”。

    本文鸣谢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
    陕西省林业厅
    河北省林业厅
    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
    隘西省榆林市林业局
    河北廊坊市林业局
    河北省文安县林业局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讲生态就要讲自然力
    关注我们的生态:森林枯荣
    积极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
    维护人口生态共建“幸福社会
    赵学敏:钟情绿色中国的美丽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化技术创
    “文明”与“生态”
    当生态成为一种文明
    城市绿化新选择:让本地种回
    宁夏生态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路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