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钧健热心环保事业 倡议百万人保护江湖水

作者:倬翊 吴衣丰    文章来源:无锡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31
    他,温和亲切,谈吐儒雅;他,不惧辛苦,乐于奉献;他,一谈及环保等公益事业就神采奕奕,精神十足;他就是年逾半百的杨钧健。

    杨钧健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任无锡生态良性循环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与有“环保义士”之称的杨国新老人共同致力于我市的环保事业,为太 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他们在去年发起并参与了保护长江太湖百万人签名活动,呼吁发动百万公民一起动手,“种一枝芦苇,植一棵水草,放养一颗螺蛳蚌蚬,罱一网淤泥,蓄一块稻田水,”让江湖水由浑变清,实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没有奉献就干不出大事”无锡的太湖富营养化一度曾较严重,蓝藻疯长,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杨钧健对此忧心忡忡。五年前,他毅然加入了没有一分钱报酬的无锡生态良性循环科学研究所,与杨国新等一些有志之士共同致力于环保事业,到处走访奔波。

    他们提出了关于修复水生态体系、恢复生态自然净水功能、重建长“清”久安饮用水源的重要政策建议方案;他们到各中小学、社区、农村大力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他们在受污染水中种植水葫芦,菱角等吸污类植物;他们开展农村培训班,种植实验水稻生态区。

    谁能想到,这些活动的资金费用全是他们自己掏腰包。对此,杨钧健坦言:“做这些事是为了广大百姓,其实自己也是受益者。”当问他长期致力于环保事业的精神动力时,这位谦虚的长者笑着说:“在我们这个团队里,大家都讲无私奉献。没有奉献精神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秉承杨家将为国为民的精神”年过半百的杨钧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但他经常骑着旧自行车到农村的水稻试验田勘察,常常早上6点出发到村中已接近中午。村中泥泞不平的小路,时常颠得他的腰椎疼痛难忍,路途中一段长长的羊肠小道,杨钧健只能步行通过。

    “听说你是杨家将杨老令公的第35代孙?”杨钧健朴实而又自豪地答道,“作为杨家的后代,不能丢掉祖宗优秀的传统,更应该秉承家族为国为民的精神,并发扬继承下去,一切要以百姓、国家利益为重。”在公益事业背后,总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常有人对杨钧健的做法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要做这种毫无回报还要自掏腰包的事,认为他是在家有福不享的“傻子”。面对这些,杨钧健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宣传做好公益事业的意义,呼吁大家多多参与公益事业。天长日久,他亲切的话语终于感染了一大批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钧健等人的行动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各级环保部门的支持,太湖流域水生态在大家的共同维护下日渐恢复。谈到这里,杨钧健脸上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五年的努力总算开了花结了果。

    “公益事业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杨钧健在环保事业上全心全意地无私付出,对其他公益事业也同样怀有一颗炽热的心。当他得知一副好的眼角膜能使多人复明时,他毫不犹豫地向红十字会提出了身后捐献角膜的申请。接着,又提出了捐出遗体供医学研究的申请。有人对他开玩笑说:“你这样做算是彻底‘环保’了!”他说,自己的遗体能对医学有一点帮助的话,也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加强对青年人的环保意识教育,使他们增强服务于群众的责任感。”杨钧健热切的话语,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他认为,“公益活动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需要社会各方参与。”作为锡城民间环保公益事业的先行者,杨钧健还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倬翊 亚洲 实习生 吴衣丰)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