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金丝猴家做客

作者:于凤琴    文章来源:旅游纵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19

 

 

2015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刚刚进入3月,海拔3000米高原上的杜鹃花已迫不急待地绽放了。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维西分局塔城保护站传来喜讯:滇金丝猴“大个子”家添丁啦,是两个“大胖小子”!我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赶紧收拾行囊,急奔白马雪山。


一份牵挂到天明


从北京到昆明,再从昆明到丽江,最后抵达维西县塔城保护站已是晚上11:20。经历了17个小时天地间的长途跋涉,身上的疲惫自不必说,但我却激动得无法入睡。借着月色,凭窗远眺,去年的回忆不禁涌上心头……
2014年金秋时节,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探望滇金丝猴。那是一个有40多只滇金丝猴的小种群,可分为7个家庭单元。护猴员根据每个家长或家庭的特点,分别给它们起了名字:大个子、丹巴、断手、红点、红脸、联合国和群雄。除了群雄家庭是该种群的单身汉集合外,其他家庭都是大公猴当家,领导众妻儿。
依照滇金丝猴的习性,每个家庭维系的时间最长也就三四年。大公猴在家庭中的“家长”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当然,这份领导权是靠大公猴自己用武力取得的。
时隔半年,那些滇金丝猴的家庭是否安好?回想着它们闪动的黑眸、可爱的面庞、肉呼呼的红唇和矫健的身姿,我竟困意全无,不知不觉已闻鸡鸣,天将破晓。

猴群中最有地位的家长——大个子


双重家长担重任


一大早,我便背起沉重的摄影包,在保护区钟局长的陪同下顺着蜿蜒的山路,向滇金丝猴的夜宿地走去。
一路上,钟局长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猴群的新变化。今年,一只名叫肉瘤(因其嘴巴上长着肉瘤)的大公猴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肉瘤首先战胜了丹巴,抢走丹巴家两只刚成年的母猴,然后还俘获了另外4只母猴的“芳心”,由此组成了一个新家庭。然而,钟局长对此略有担忧:“其实这样的家庭也最不稳定,因为这6个母猴都未曾生育,母猴之间也没有血缘关系,缺少亲情的维系。一旦肉瘤对母猴们的情感分配不公,或是管理不善,就会有母猴弃它而去,那么猴群中一场新的争夺战又将上演。”
“护猴员不可以从中干涉或是阻止吗?”我问。
“那可不行!护猴员有守护猴子安全的责任,却没有干涉它们婚姻及种群制度的权力。”钟局长解释说:“我们的职责只是阻止天敌对它们的侵害,也会帮助它们寻找一些食物,但绝对不能干涉人家的“内政”,这也是对猴子的尊重啊。”
据钟局长介绍,目前滇金丝猴种群里已经有8个家庭,单元结构也会越来越复杂。今年,不断有外群的猴子前来挑战,企图争夺家长的位置。因此,作为家长的大公猴们看护家庭成员的责任更重了。此外,保护站为每个猴群家庭分别配备了护猴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护猴员也算是它们的“家长”,面对这种情况,也会多留心观察,提供有效的保护。
用家长制的模式来管护猴群,这方式令我耳目一新,有了猴子“家长”和人类“家长”的双重保护,滇金丝猴家庭的稳定性也许能更好地维系吧。有意思的是,钟局长笑称这种家长制的管理模式是跟猴子学来的,而且经过多年实[敏感字]明,此法最具可行性和科学性。
在这个由49只猴子组成的群部落中,8个家庭的猴子家长都按照自己的模式一丝不苟地管理着家庭成员。通常,猴子家庭中长幼有序,尊卑分明,家长在吃食、喝水和挑座位都有绝对的优先权,众妻儿无条件服从。这种靠武力打江山、考智慧经营管理的出色本领,实在是令人赞叹。钟局长对猴子家长的管理能力和独特魅力赞赏有加,继而又向我详细介绍了人类家长的管理模式。
最初,保护站给滇金丝猴家庭配备家长,只是安排一些人在旁边看护,采用放牧的方式去管理。猴群里发生打架、残杀和出逃等情况时,护猴员有的帮忙拉架,有的往回追猴子,但是由于对猴子的习性不够了解,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徒劳无功。后来,保护站通过观察猴子的行为,试着顺应猴子的社会结构,设计出配备家长的管理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每个猴子家庭拥有3个人家长,这些家长不仅每天守候在猴子家庭中,更重要的是还要时刻了解、观察猴子家庭中的生活细节,甚至了解到一些以往鲜为人知的情况。例如:每个家庭的成立时间,雄猴来自哪个种群、和哪只雄猴争斗过,母猴接受雄猴的原因,家庭成员中的如何进行情感交流,雄猴对非已生的婴猴态度怎样,母猴什么时候发情、什么时候生产,生产时的相关细节如何,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家长需要了解和及时掌握的,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它们。
听完钟局长的一番讲解,我意识到:滇金丝猴家庭的人类家长简直就是守护员和观察员,甚至还是保姆和科研先锋,实在是责任重大啊!


重逢断手喜忧参半


沿着崎岖的山路,我们终于到达滇金丝猴的夜宿地。漫山遍野杜鹃花开,猴子们醉匿花丛,跳跃嬉戏,或彼此相拥而坐 ,或挂在树上酣睡,悠闲自得。我完全为眼前花果山一般的景致而陶醉,差点忘了拍摄精彩瞬间。
我去取相机时,注意到3只猴子正在不远处的坡地上盯着我的摄影包看。正要向这三只替我“看包”的热心猴道谢,我忽然发现其中一只正是老朋友——断手。
去年我们相识的时候,断手正在经历“婚变”。一场血战让它损失惨重,两个妾被外群来的大公猴“红点”霸占,妻儿也同时被抢走。不料,到了下午,这对母子竟从红点处逃了出来,又回到断手的身旁。当时,断手好感动,又是为妻理毛,又是张开双臂拥抱,大献殷勤,不住地爱抚。红点对此怎能甘心,又多次前来抢亲。依当时断手的状态,无论如何再无争夺之力了。然而断手的妻子不为红点的软硬兼施所动,不离不弃地守候着断手,此情此景让我们为之动容。
老余是一名傈僳族护猴员,他对这只忠贞、仁义的母猴格外疼爱。这只母猴是猴群中年龄最大的,牙齿不好,吃东西比别的猴子慢很多。老余便从口袋中掏出一把特意准备的南瓜籽,格外关照它,让它多吃一些。
为了不干扰断手一家的进食,我尽量离得远一点儿,一边拍摄,一边听老余讲述断手的身世。
断手还是婴猴时,因受伤失去了一只手,但它一直顽强地生存。3年前,断手性成熟后,与所有健全的公猴一样,参与到争夺配偶的大战中。凭着自己的勇敢与智慧,它竟活活掐死了花唇,接管了花唇家庭的4只母猴和3只婴猴。“只要是在地面上,群里的猴子都打不赢断手。”说话间,老余的眼神里充满了自豪与炫耀。然而几分钟后,老余神情黯然地摇摇头说:“现在不行了,断手已经显出老态,估计要不了多久,断手就该退出了。”
“还会发生争夺战吗?”我下意识地问老余。
“那是不可避免的。”老余一边回答一边哀叹,“还不知要发生啥样的争夺呢,惨啊!”
听老余说,每年在争夺配偶的大战中,败下阵来的雄猴结局都很凄惨。一旦妻儿被劲敌所占,雄猴的地位便一落千丈。败下阵来的雄猴一般有四个出路:(1)去外群争夺配偶,但成功率很低;(2)加入其他部落的单身汉家庭,但地位会更低,还会有被打伤或咬死的危险;(3)蜗居在本群的群雄家庭里,但可能是自尊心强的缘故,失败的雄猴一般不愿意留在本猴群中;(4)独自生活,这种情况最容易遭受天敌的危害,加之失败后心情郁闷,往往不到两年的时间,即使不被天敌吃掉,也会在哀怨中死去。因此,公猴的寿命通常很短,死亡率较高,这也是婴猴中雄猴数量偏高的原因吧。
听了老余的介绍,我不禁感慨:那些争斗战中的败者,都是曾经的王者,正是它们个体由盛而衰的命运转化,才成就了滇金丝猴种群的延续与兴旺。当然,淳朴的老余更让我肃然起敬,数十载寒来暑往,为滇金丝猴保驾护航,虽然名为护猴员,但在我看来俨然已经是猴专家了。

 

 


丹巴家庭的情感危机


听完断手家的故事,我们又继续寻找丹巴。谁知丹巴家的母猴也被抢走了两只,只剩下一妻一妾一女。本就处在下坡路的丹巴,如今又面临着情感危机,日子过得实在令人揪心。
通过对丹巴家庭生活的观察,我发现丹巴的妻子一直刻意地躲着丹巴。一天,丹巴的妻子爬上一棵大树,丹巴高兴地跑过来,欲与其亲热,结果被无情地拒绝了。之后几天,丹巴只要一靠近妻子,妻子就立即带着女儿躲开。据护猴员们讲,丹巴家庭的冷战已经持续很久了。这种现象说明它们之间的情义已经不存在了,在滇金丝猴家庭中,一旦母猴不喜欢它的家长便不再服从。如果有其它雄猴来宣战,妻子便立刻弃原家长而去。现在丹巴家庭已经显露这种端倪,很可能过不了多久,丹巴就会被淘汰。
我很担心丹巴的处境。钟局长解释说,这是滇金丝猴的特性,也是它们世代延续的繁衍特点。这种方式在人看来很不人道,却能保证猴群最优秀的基因代代相传。
钟局长告诉我:滇金丝猴做家长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最长的不过4年,这样就避免了近亲繁殖问题。母猴4岁性成熟,这时,她的父亲已经被淘汰出局了,本部落出生成长的雄猴也不能在本部落娶妻生子。本群的幼年雄猴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只能到外群去参与角斗,争夺家长之位。如此看来,这种婚姻制度,不仅从根本上断绝了近亲交配的可能性,而且确立了灵长类动物的伦理原则。


部落新贵大个子


“滇金丝猴种群虽然和其他的猕猴种群结构不一样,但部落里的分工也是非常明确的。部落中,寻找食物、侦察天敌、制订出行路线和护卫猴群安全等任务,基本都是由群雄家庭来承担,但最终的决策者是群体中最有地位的家庭。当前的这个部落中,最有地位的当属大个子家庭了,不信你看……”
按照护猴员的指引,我看到大个子正率领众妻妾儿女到小水泉边饮水。距离泉水50米时,其它猴子止步回避,只有大个子大摇大摆地过去畅饮,然后是它的妻子,妻子喝完后才轮到妾和儿女。直到大个子全家喝够离开后,别的家庭成员才探头探脑地起身到泉边喝水。依然以家庭为单位,按照尊卑次第饮水,这种严格的秩序实在令人惊讶。
在滇金丝猴家过年
农历二月初八是栗粟族的新年。按照习俗,当地人要穿新衣,和家人一起饮米酒、吃饵粑和猪头肉。护猴员的职业很特殊,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要上山,看着猴子醒来、进食、睡觉,因此他们的早餐和午餐都是与猴子相伴而食的。
新年的午餐时间到了,护猴员们也都在自己看护的猴子家庭附近生火煮饭。他们把从家中带来的各种美食用树枝穿成串,放在火上烤着,把在搪瓷缸子里泡涨了的茶叶,放在火上炖着。护猴员们纷纷邀请我过去吃饭,面对大家的盛情邀请,我有些迟疑,一怕自己是外人,到猴群中间可能会干扰到猴子,二是我不知该去哪一家。我正在犹豫,一只小猴从树上下来,走到离我只有10米远的地方,仿佛在为我领路。既然大家都没把我当外人,那我就不客气了,于是欣然随小猴来到群雄家庭中间。大家一边聊天,一边享用美味,饵丝、油饼、饵块、土豆、西红柿、猪头肉……应有尽有,而小猴就在离我们不到5米远的地方采食藏木瓜树枝上的叶子,没有一丝防备。


鞋子上深情厚意


塔城保护站共有28名护猴员,均为当地村民,受聘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们每天和猴子相处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毫不夸张地说,他们陪伴猴子的时间比陪伴家人还要多。由于猴子的活动范围比较大,他们每天走的山路也在30千米以上。
做滇金丝猴的护猴员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然而,正是这些护猴员们风雨无阻的坚持,让这群猴子的安全和健康的有了保证。由于长年奔走,多数护猴员有脚伤,特别是一到雨季,他们的的脚经常一整天都泡在水里,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2014年秋季,在我们第一次探访和拍摄滇金丝猴时,护猴员的艰辛与生活上的困苦首次引起社会关注。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专门调配了一笔护生款,为护猴员们购买了防风、防水、防滑的专业户外登山鞋,并快递到维西分局塔城保护站。
  农历二月初九,护猴员们收到了寄托着无限祝福的登山鞋。一位60多岁的老护猴员拿起鞋子仔细端详,爱不释手地说:一定要把猴子看护好,不辜负各方人士的期望。
两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就在我已经和白马雪山的猴儿们逐渐熟络时,离别的时刻也到来了。滇金丝猴们上蹿下跳,仿佛在为我做送行表演:红点一家温馨地相拥在一起很配合地任我拍摄;断手不时闯进我的镜头,露出一丝忧郁;大个子一家仍然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淡定神态;肉瘤一家最活跃,妻妾们跟着家长挤眉弄眼,尽情表演;与我最亲近的还是群雄一家,它们在护猴员的带领下,为我送行……
依依惜别之际,我忽然生出一个念头:如果给每个猴子家庭配备一部照相机,让护猴员随时拍摄,那会有多少精彩瞬间和动人故事被记录下来啊!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地球“发烧”防范需早
      编者按 自7月2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高温影响面积不断增加…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