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河西走廊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旺多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0

  积极发展可持续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必然抉择。河西走廊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准确把握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速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该地区乃至整个甘肃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1.区位优势明显,但生态环境脆弱且趋于恶化。河西走廊农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横亘于南侧的祁连山蕴藏的冰雪资源,并通过采用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之水和部分地下水资源,使本区成为灌溉农业区。发展农业的基础条件较好,具有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其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严重影响了农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2.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但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河西走廊相对于甘肃省内其他地区,其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较快。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较大,林业、牧、副、渔业发展缓慢,比重偏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这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几年来,河西走廊不断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但农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3.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但区域特色仍不够突出。近几年来,河西走廊随着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加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使得先进农业技术开始使用,农业物质装备大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已远远超越传统农业。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也已初步形成,形成了粮、棉、酒、瓜果、蔬菜、制种等六大主导产业。但区域化产业布局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致使优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不清晰,在一个狭小区域市场形成低水平的过度竞争。

  4.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生产条件差。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河西走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引大、民勤调水、疏勒河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农电、道路建设使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基础薄弱,欠账太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河西走廊农田水利工程保证率低,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灌溉净额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万元GDP用水量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5.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但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化水平低。河西走廊由于具有相对于甘肃省内其他农业区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为雄厚的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其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以玉米、蔬菜、瓜果、花卉为主的制种业,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及加工运、销售业,酿酒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业、草畜业及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但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的省份和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和带动效应不明显,还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加快推进河西走廊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1.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的物质装备和良好的设施条件,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是可持续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河西走廊今后要按照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新型肥料、新型低毒高效农药、新型多功能农机及经济实用的设施农业装备。

  2.深化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是加快可持续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前提。河西走廊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促进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中的“特色”必须突出环境特色。今后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1)特色种植业。主要是玉米制种、小麦、优质蔬菜、瓜果等。(2)特色畜牧业,如肉牛和肉羊生产,优质牧草等。(3)农产品加工业,如粮油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饮料制品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农产品加工。

  3.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国际农业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今后河西走廊必须强化农业科技研究,增加农业科研的经费投入,重点抓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特别是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力争在动植物品种改良、节水增效技术、疫病防治、低毒农药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步伐,进一步抓好农业科技的进村入户工作,努力探索科技入村进户的新路子。

  4.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引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农业技术的创新,而且还需要农业组织制度的变革创新。河西走廊必须适应农业国际竞争的需要,积极创新农业产业组织方式和农业经营模式。一是培育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同类企业联合重组、良性扩张,力争在短时期内,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实力、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完善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农业经营形式,通过合同契约引领农户参与产业分工与专业化生产。三是组织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5.着力抓好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与保护。保护好农业稀缺资源,就是科学发展农业,就是科学建设农村,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从当前来看,河西走廊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工程,要严格禁止乱砍滥伐毁林毁草开荒,使涵养林成为“绿色水库”;二是防沙治沙和草地建设,以维护荒漠植被地域植被生态系统的脆弱状况;三是把科学用水、节水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来抓,用好宝贵的水资源。此外,还应严格控制人口,减轻人口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作者系河西学院政治法律系副教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北京首绘植…
          北京有多少种植物?植物王国有什么样的“国民”?哪些…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