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3.污染物排放和噪音管理
按照政府法规的要求, BP Amoco 、壳牌公司均严格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并力求将其控制在远低于排放标准的限值以下。主要控制物包括:废气:(SOX、NOX、H2S、VOC 等)、废水、固体废物(岩屑、废泥浆等)。除上述常规污染物外, BP Amoco 、Shell 还强调对臭氧层损耗物质(CFC、HCFC、哈龙等) 和温室气体(CO2、CH4 等) 排放量的控制。
(1)采油(气) 废水的处理
从储油(气) 层中采出的油(气) 通常伴随大量的水, 包括地层中的天然水和为保持产能压力而回注到储油(气) 层中的水。其比例随着油气田的老化而增加。在壳牌公司 , 通常约有60% 的采油(气) 废水得以回注, 其余则排放到某个指定地点。BP Amoco 等企业的采油(气) 废水也大多回注。BP Amoco 规定, 现有生产作业设施排放的采油废水, 要在符合当地环保标准要求的前提下, 达到持续改善的目标; 所有新建项目, 将实行“零排放”。在Wytch Farm 油田的一个井场, 其地面均用橡胶作防渗处理。井场周围有边沟, 专门用于收集雨水和地面水, 经过滤处理和油水分离后, 连同采油废水一并回注。
(2)废泥浆和岩屑的处理
钻井时, 通常使用的泥浆为水基泥浆, 有时也用油基泥浆, 或被认为是更容易生物降解的合成基泥浆。虽然人们更喜欢用水基泥浆, 但钻井难度较大时, 也不得不用油基泥浆或合成基泥浆。钻井过程中, 油基泥浆中的油类物质必然会污染岩屑, 过去, 壳牌公司在海上平台钻井作业时, 经常是直接排海, 而这也是当地法规允许的。后来,壳牌公司按照其公布的全球环境标准, 承诺在1998 年底, 结束油基泥浆直接排海的历史。现在, 海上钻井作业产生的废泥浆和岩屑必须回注海底, 或送回岸上处理和处置, 或循环使用。BP Amoco 提出, 禁止排放油基泥浆; 到2003 年, 合成基泥浆不再外排; 到2005 年, 不再向水体排放钻井岩屑。在Wytch Farm 油田, 废泥浆和岩屑使用专门的容器收集, 然后送到处理场集中处理。
(3)二氧化炭排放管理
早在1997 年,BP Amoco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勋爵就意识到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成为石油行业率先公开声明气候变化问题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商业领袖。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企业,BP 敢于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如果人类事实上是在改变气候,那么能源产业必须是解决问题的一员。此后,根据《京都议定书》的精神,BP Amoco 在努力满足市场能源需求的同时,主动减少企业各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承诺到2010 年要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 年的排放水平上降低10%。结果,在公司业务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BP Amoco 于2001 年提前9 年实现了这一目标。更另人惊喜的是,在3年中投资于污染减排的2000万美元,使公司能够节约成本并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率,并最终带来了6.5 亿美元的股东价值。现在,它为2012 年设定的目标是,通过更有效的运作和提供更清洁的、改善燃烧效率的产品,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持在2001 年的水平。有一点值得注意,BP 所计算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只包括它在生产开发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而且包括了它所生产的产品(包括炼油和石油化工)在销售和消费后,所可能排放的温室气体。BP Amoco的主动减排行为表明,企业应当并且能够在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表现。
(4)固定噪声源的治理
BP Amoco 、壳牌公司等公司对固定噪声源(钻机、抽油机等) 的治理比较彻底, 尤其是位于一些环境敏感区的井场和油气集输站, 几乎所有固定噪声源都采取了隔声降噪措施。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固定噪声源置于隔声间内, 或在环境敏感区一侧, 建隔声墙。隔声间四周完全密闭。位于隔声间内, 其噪声可达到60dB (A ) 以上, 而站在隔声间外, 噪声一般都低于40dB (A )。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扰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 隔声间内安装有用聚酯类泡沫材料做成标准型隔声板, 不仅隔声性能良好, 而且由非常便于组装和拆卸。当作业场所变换时, 这些标准型隔声板也可拆卸并随主体设备转移。到达新的作业区后, 又可以重新加以组装。这对降低噪声处理成本是实现标准化作业是很有利的。
4.环境年报的编制与发布
英国大的石油公司如BP Amoco 、壳牌公司等公司都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它途径非常方便地获得这些报告。编制和发布环境年报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公司的环保目标和理念, 展示公司的环保业绩, 提高公司的环保形象, 最终为公司赚取更大利润拓展环境空间。这些石油大公司的环境年报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并不回避在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BP Amoco旗下的威奇法姆(Wytch Farm) 油田在1999 年度环境报告中, 就披露了当年度发生的废水泄漏、氯根超标、噪声影响等污染事件, 并且指出, 由于发生了这些事件,威奇法姆油田未能实现这一年度“零泄漏”的目标。
5.勘探开发项目的环保管理
BP Amococ 、壳牌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环保管理程序。其核心是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环境敏感区作业中的环境保护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渔业保护区、森林保护区、度假区、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区及其周围附近从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 是国外石油大公司常遇到的难题。威奇法姆油田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威奇法姆是西欧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 位于伦敦南部的一个具有极高风景和森林保护价值的城郊海湾游览区。为了取得在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许可,威奇法姆油田和当地贸易工业部门、环保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及当地社会名人组成了环保委员会, 制定了5 项准则: 互相协商、公众交流、听取反馈、取得一致、实现承诺。根据5 项准则,威奇法姆油田进行了如下工作:
(1) 作业前首先开展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将井场周围的树高逐一测量, 并输入计算机, 计算其高度分布, 以使油田所有建筑物均低于树高目标值(15m )。此外, 建筑物外部(甚至路面) 颜色也与四周环境协调一致。
(2) 非常注意森林保护。划定的森林保护区是井场占地面积的4 倍。为建井场而不得不砍伐的树木, 必须在其周围或附近地区加倍补种上。
(3) 对地下文物和地面植被也严加保护。开始地面作业和地下作业(包括铺设地下管网)前, 先勘测地下是否有文物古迹, 并收集占地地面的草籽。作业结束后, 覆土重新种上草籽, 恢复地面植被。
(4) 在钻井施工作业中, 使用低噪声钻井设备, 控制外界噪声低于40 dB (A )。生产过程中的固定噪声源(抽油机及各种机泵) 均采取密闭隔声(置于安装有吸声材料的隔声间内) , 或构造隔声墙的措施, 使对外界的噪声影响降至35dB (A ) 以下。
(5) 井场建设成为永久性设施。空闲地面都浇筑水泥, 除井场集水系统外, 四周也有积水边
沟, 且均作防渗处理。
(6) 井场内所有落地油、采油废水、生活污水、雨水, 以及其它地面水等, 全都收集起来, 经油水分离和过滤处理后, 污油回收, 废水全部通过注水井回注。注水井和采油井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使用的。由于做到了三同时, 所以, 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7) 废泥浆做了无害化处理。
(8) 利用丛式井和长距离水平井技术, 尽可能少占地和避开高度环境敏感地带。1 个井台
可以打20 口丛式井。水平井1999 年7 月开钻,140 天完钻, 投资约1100 万美元。井身轨迹达11公里, 最大水平距离10公里, 水平段为4公里, 垂直深度为1700米。
(9) 实行规范化管理。各种健康、安全和环境标识醒目安全设施齐全。垃圾分类保管和回收。对每个进入井场的外来人员都进行安全防火和逃生自救教育, 并穿截安全防护衣帽、眼镜和耳塞。领队随身携带可燃气体报警器。
采取上述措施后, 污染物被严格管理和处理, 环境景观和森林得到有效保护, 整个威奇法姆油田已经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除非是从井场上空俯瞰, 否则, 人们很难发现浓密的森林中还存在着一个正在生产且规模如此大的油田。
第三节、矿山废弃与土地复垦管理
矿山闭坑后的土地复垦也是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只要进行矿产开发就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环境,开发活动虽然已经停止,但对环境的伤害却会长期存在。如何使这种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是目前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英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按时间划界,对新老矿山采取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一、废弃矿山管理
英国废弃矿山管理在相关法律方面也有明确规定。1990年政府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该法首次将污染行为界定为犯罪,并引入了“关注义务”, 即所有参与处理污染物当事方的一项法定义务。采矿业是最先被纳入该法污染综合治理范围的工业部门之一。
1995年《环境法》规定了新的管理条例,为受污染土地(废弃矿山)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新条例规定,各地方政府有责任对其管辖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这种属新法定义范围、有害于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污染土地;地方政府必须拟定、采纳、发布和实施正规的书面战略,提出其落实这种检查程序的途径;地方政府应当确定谁该负责治理这些受污染土地;地方政府应当决定需要怎样治理,并保证治理工作能够通过协议、发布治理通知或自行开展该项工作等形式来实现。在土地被确定为受污染土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必须在治理注册中列举有关土地条件以及要采取的治理行动的具体细节。必须使公众和那些与该土地有利害关系的人们便于得到该信息。
1995年《环境法》规定,任何一个矿山在初始期满之后的任何时间废弃,则矿山运营者的职责是在废弃生效前至少6个月向环境管理机构发出拟议废弃的通知。否则将被视为犯罪,但下述情况可以例外,1)在应急情况下,为了避免生命或者健康危险发生的废弃;2)废弃发生后,以合理可行的快速方式发布了含有规定信息的废弃通知。如果被判定犯罪,将处以不超过法定最高数额的罚金。当经营者发出了法律规定的通知后,必须将通知的或者与通知有关的细节公布在矿山所在地流行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报刊上。
当环境管理机构收到上述矿山废弃的通知,或者从别处获悉了矿山的废弃或者拟议的废弃时,如果机构认为由于废弃或者拟议的废弃的生效,该矿区土地已经或者可能成为1990年《环境保护法》第二部分(二)所指的污染土地。则机构的职责是向该土地所在的地方主管部门提供废弃或者拟议废弃的信息。地方主管部门包括:(1)任何单一的主管部门[1)郡的委员会,未设区委员会的地区的委员会;(2)未设郡委员会的地区所包括的任何地区的委员会;(3)伦敦市区委员会;(4)威尔士郡区委员会]。(2)不是单一主管部门的任何地区委员会。(3)伦敦市政委员会。
此外,在当地的矿产规划中也有关于废弃矿山土地恢复治理与复垦的条款。包括矿业用地不应被荒废,而应根据适当的标准尽可能地进行恢复治理,以作他用。这些用途包括农业、森林、自然保护、公共场所、休闲场所或其他用途。矿产规划机构通常在规划中制定矿区废弃土地恢复治理的政策和部署,必要的话,还会制定矿地恢复治理的指南或标准。
二、废弃矿山土地复垦
英国的矿山复垦工作分两大块:以1971年城乡规划法颁布时间为界,之前的废弃矿山复垦主要由中央政府提供“废弃土地补助”的方式来完成;之后的矿山复垦由矿山经营者负责。
英国有关矿山土地复垦的立法最早出现于1949年,当时地方政府被授权恢复由采矿破坏的土地环境。这也是首次赋予地方当局获取和复垦废弃土地的实际权力。但矿山土地复垦真正受到政府重视是1966年在威尔士的阿伯万发生了环境灾害之后,当年南威尔士的“阿伯万”地区的煤矿废料山坍塌,沿坡而下的泥石流掩埋了一所学校,造成116名儿童死亡。当时,英国首次把公共安全和环境问题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当时的中央政府为复垦废弃土地(包括废弃矿山)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拨款制度。由政府提供“废弃土地补助金”处理废弃土地,其最初目标是改善环境,消除边坡不稳定所造成的危险。结果,得到复垦的场地事后主要用作公用空地或农业用地。但此时矿山经营者的责任并不明确。直到1971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后,矿山企业对废弃矿山复垦的责任在法律上得以确定。企业在取得矿山开发许可证上就设立了矿山复垦的条件,规定矿山经营者负责现营矿山结束后的恢复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通过一部法律,要求企业必须在停产或关闭后对使用过的土地进行清理,达到规定的生态标准。
对于已经废弃的矿山土地恢复仍然由中央政府提供“废弃土地补助金”得以实现。1980年实施“弃用地拨款方案(DLG)”,目的在于为弃用地和潜在污染地的复垦提供资金支持。这项制度在1982年的废弃土地法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按照恢复治理地区和提供补助对象的不同,补助比例从50-100%不等。废弃土地的恢复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的恢复专业队完成,私人企业也可以参与这项工作。在优先补助地区,地方政府为恢复废弃土地可得到100%的补助,包括土地购置费、土地处理工程费和行政管理费。原则上补助金用于土地恢复发生的净损失,但如果恢复使得土地市场价值增加并通过出售实现这一价值时,则要求地方政府偿还中央政府为此提供的补助金。私人公司也可以得到这种补助金,但条件要苛刻一些。另外在国家公园区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企业分别只能获得恢复成本75%和50%的补助金。
对于废弃土地(包括废弃矿山)恢复工作各地方政府都制定有相应的复垦计划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以威尔士为例,自从1976年开始,在威尔士开发署的主持下,开发了超过1000个场地,每个场地的面积从半公顷到超过200公顷不等,总共花费了40亿英镑。在这些场地中,有180个用于建造工厂,80个开发成了住宅,其余的则用于修建学校、公路、酒店、医院、公园及其它娱乐设施等。
有些地方还利用废弃矿山建筑改造,形成新的特定的建筑物以进行旅游开发。在英国康沃尔郡圣奥斯特尔附近的废旧粘土矿坑里,英国政府耗资7400万英镑建造大型植物展览馆――“伊甸园”。“伊甸园”是英国新千年庆典工程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2000年3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当天就吸引了7000名游客前往参观。它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天窗上铺设半透明材料,外形象巨大的昆虫复眼。“伊甸园”自称为“通往植物和人的世界的大门”,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数万种植物,主要目的是展示植物与人的关系、人类如何依靠植物进行可持续发展。“伊甸园”计划每年将吸引75万名游客,所得收入主要用于研究园内的植物。
总之,英国在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做法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更重要是在制度上不断完善,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