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生态产品货币化呼唤林业碳汇新政

发布日期:2011/1/27 11:48:38 作者:张焱 出处:中国经济时报

  碳汇意识渐行渐近

  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森林资源总碳储量为1.1亿吨,森林资源年固定二氧化碳约972万吨。

  2008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启动实施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石油北京市房山区碳汇项目”和“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碳汇造林示范项目”。

  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小平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现在平谷、延庆、大兴和东城等区县已建立碳汇示范区,今后还将陆续在其他区县建立碳汇示范区,并以此作为碳中和平台和营造林、碳汇宣传的综合展示基地。近三年来,北京市政府累计投资1800多万元,中国绿色碳汇基金等累计投资410多万元,支持林业碳汇的发展。”

  为了让林业碳汇深入人心,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已在银行、剧院、图书馆、商场、邮局、博物馆等人群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建设了30个林业碳汇宣传网点。

  “我们将通过鼓励有车族积极购买碳汇车贴、引导企业购买会议碳排放等来实现车辆使用和会议的零排放。”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彩贤告诉本报记者。

  据周彩贤介绍,由于北京进行了长期的碳汇宣传,北京碳汇基金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市民。

  生态发展促进机制待建

  “实现生态产品的货币化,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公众的碳汇意识,另一方面必须完善激励政策,建立生态发展促进机制。”王小平直言。

  据了解,林业碳汇的宣传提高了公众的碳汇意识,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成立则为公众参与林业碳汇提供了有效的、合法的途径,生态产品货币化进程逐渐加快。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博士曾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已经建立了一套包括碳汇生产、计量、监测、核证、注册在内的标准体系,碳汇账户上的每一吨二氧化碳都有一片对应的树林。这片树林除了吸收二氧化碳外,还使农民通过参与造林、森林经营等获得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作为北京市第一个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公益性专项基金,北京碳汇基金不仅为“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的个人及企业搭建起开放的投融资平台,也为公众参与林业碳汇提供了合法途径。

  王小平告诉本报记者,北京碳汇基金自成立至今共收到国家林业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市直机关工委等部门以及学校、企业和个人以购买车贴、捐资造林、实现“零排放”会议等形式的碳补偿资金共计300多万元。这些资金将陆续用于北京市碳汇营造林及相关宣传活动。

  碳汇政策亟须完善

  “作为全国首家,同时也是唯一一家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一直在宣传林业碳汇,制定林业碳汇的相关技术标准和交易规则。”王小平说。

  据了解,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是在原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于2009年6月成立的。其主要职能有:研究林业碳汇相关政策,建立林业碳汇相关标准体系,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开展公众宣传教育,指导和管理北京碳汇基金,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等。

  据悉,为了建立适宜的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体系,确保林业碳汇工作规范推进,真正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国际标准,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正在组织研究、编制北京地区林业碳汇的相关技术指南。

  “制定并推广林业碳汇相关技术标准的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在王小平眼里,迄今为止,购买碳汇只是一种公益捐赠行为,中国绿色碳汇基金、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等机构所做的也只是倡导性工作,而企业购买碳汇的积极性并不高。“当前,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共同努力,促使区域性碳汇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并做好相关试点工作,引导和激励企业购买碳汇,参与首都林业生态建设。”

  王小平认为,只有把碳汇和企业、公众一起联动起来,才能破解当前企业和公众购买碳汇积极性不高的困局。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