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指出:防疫消毒存在误区 清理环境是重点
[内容预览]
| 2008/5/23 9:15:3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二日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专家今天提示地震灾区防疫工作人员,灾后环境消杀灭工作务必要做到科学规范,特别是应把清理环境作为重点。 曾组织指导过唐山大地震灾后卫生防疫的这位专家称,在灾区和疫情发生地区,多年来人们对消杀灭工作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想以简单的消毒措施消灭或预防疾病。实际[阅读全文]
-
汶川环境项目有望获“福特环保奖”支持
[内容预览]
| 2008/5/23 7:41:59“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相关生态问题研究应作为‘2008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的备选项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5月22日在第九届“福特汽车环保奖”启动仪式上说。 一向以“面向民间环保力量,扶植草根环保组织”著称的“福特汽车环保奖”始自2000年,今年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活动宗旨,以推进生态文明为核心来指导项目评眩同时增加投入50万元,设“[阅读全文]
-
今年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强调农业 中国参加缔约方大会
[内容预览]
| 2008/5/23 3:36:19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恰逢《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9次会议在德国波恩召开,中国派出了由环境保护部牵头、外交部、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香港特别行政区等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参会。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农业--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世[阅读全文]
-
小鱼成救灾物资特批上飞机 用于监测水质安全
[内容预览]
| 2008/5/23 3:29:45桶里装的是用于监测水质安全的小鱼 小鱼成救灾物资 特批上飞机 5月22日上午,北京首都机场安检人员经过仔细检查,对一大桶水予以快速放行随身携带上航班。原来,这桶“特殊”的水里装的是中国科学院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用于生物监测水质安全的标准模式鱼,这种鱼体积非常小。 携带这批捐赠物资的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饶凯锋助研、任宗明博士介绍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此次捐赠的是一套该中心自主研发的BEW[阅读全文]
-
WHO官员:清洁的饮用水至关重要
[内容预览]
| 2008/5/23 3:18:20世界卫生组织(WHO)昨日表示,已向中国提交含氯消毒片、水质处理器以及移动厕所等共5000件保证清洁饮用水和恰当卫生的设施,这将在控制疾病暴发以及腹泻等传染性疾病流行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未有记载显示,自然灾难后所发生的疫情一定来自于尸体。”WHO西太平洋区域应急和人道救援行动官员Arturo Pesigan医生在电子邮件中向《第一财经日报》发过来的解释中写道,“但是在灾难之后,大量民[阅读全文]
-
水利部开展震损水库和堰塞湖排查和应急除险工作
[内容预览]
| 2008/5/22 23:39:07中国水利部正在组织专家对出险水库进行逐一排查,制定应急抢险方案,对堰塞湖进行航查和实地踏勘,设立监测点,开展风险评估并提出处置方案,全力预防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 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水库、水电站震损,堰塞湖的形成,以及堤防损毁,给防洪保安带来重大隐患。截至22日,水利部从行业内[阅读全文]
-
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提出增强五种能力应对气象灾害
[内容预览]
| 2008/5/22 20:58:455月22日上午,应浙江省委邀请,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浙江论坛”报告会上作《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灾害应对和防御》专题报告。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副省级以上老同志和在杭州省直部门副厅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主持。 报告会上,郑国光围绕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防御,阐述了全球气[阅读全文]
-
地震局:未来两周天水西安或发生强震之说无依据
[内容预览]
| 2008/5/22 18:27:36针对近日有网友发帖指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网站发布预告“未来两周陕西西安市、甘肃天水市等地可能连续发生七级以上强震”的说法,中国地震局二十二日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对此予以澄清,称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本月十五日,有网友发帖称,USGS官方网站上发布预告:“四川汶川县地震震源向东北方向迁移,地壳已出现大[阅读全文]
-
清华专家赴灾区力保供水安全
[内容预览]
| 2008/5/22 16:50:495月21日下午,记者终于联系到了赶赴地震灾区抗灾的张晓健。 张晓健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研究所所长,近年来,他成功完成了多次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应急供水工作。“我是19日和清华大学第二批专家队一起从北京赶来的。目前,我还在成都。成都的供水管网基本没有被破坏,只有一处水泥管爆管,两处钢管的自动排气阀有开裂现象,比预想要好得多。这几处破损当天就修好了,水质也没有受损。”张晓健说。&n[阅读全文]
-
未来两天航拍飞机将探明堰塞湖情况
[内容预览]
| 2008/5/22 16:50:00由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科研单位联合攻关,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创造性地应用航空摄影技术,对四川灾区主要河流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情况航拍摄影,5月21日取得成功。 “5·12”特大震情发生后,对四川西北部山区造成大范围的山体崩塌滑坡,并在各级河流中形成了多个堰塞湖和堰塞坝。这些堰塞坝的稳定性和溃决风险,已成为直接影响灾区抗震救灾和生产自救的安全因素,因而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关注。但由于道路不通,余震不[阅读全文]
-
国土资源部: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呈现四特点
[内容预览]
| 2008/5/22 16:47:10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现场展示的5.12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中国政府网 李非 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阅读全文]
-
震区进入雨季 出现新的泥石流可能会形成新的堰塞湖
[内容预览]
| 2008/5/22 16:39:16新华网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介绍国土资源部门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贠小苏表示地震灾区进入雨季,降雨增多,极有可能出现新的泥石流,还有可能形成新的堰塞湖。 贠[阅读全文]
-
中国直面30多年来最严峻的灾后重建挑战
[内容预览]
| 2008/5/22 11:33:25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林建杨 程云杰)当大规模、史诗般的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动逐渐减少,擦干眼泪的中国各族人民将同灾区人民一道,去迎接另一个艰巨而漫长的挑战——重建。 毋庸置疑,这将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最严峻的重建任务。但是,与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不同的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主角是一个经过30年[阅读全文]
-
发扬中国环保精神 确保灾区环境安全
[内容预览]
| 2008/5/22 10:41:225月21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从地震灾区一线风尘仆仆赶到成都第四污水处理厂检查污水处理厂运转情况,要求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保证污水处理装置良好运转,确保灾区水质安全。 本报特派记者 邓佳 摄 5月21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分别到四川省环保局、成都市环保局、环境保护部西南督查中心以及环境保护部四川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看望慰问奋战在地[阅读全文]
-
中国环境报:一切为了灾区人民
[内容预览]
| 2008/5/22 10:37:28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 截至5月20日18时,四川汶川8.0级地震已造成40075人遇难,247645人受伤,直接受灾群众达到1000多万人,无数美好家园瞬间夷为平地。值国家危难,人民需要的时候,举国在行动。中国环境报和中国环境网www.cenews.com.cn发起倡议并呼吁,呼吁企业积极行动,为灾区捐助急需的环保设备,保障灾区环境安全。倡议一经发出,众多环保企业热烈响应,[阅读全文]
-
有关部门实施24小时监测堰塞湖 防重大洪灾
[内容预览]
| 2008/5/22 10:13:495月21日,被山体滑坡堵塞的涪江在平武县平通镇已形成一个堰塞湖 “5·12”大地震发生后,位于川北山区的绵阳市平武、北川、江油等县市山体大量滑坡,将沿线峡谷中的河道堵塞,形成十多个高水位的堰塞湖。目前,水利部门正在实施24小时监测,以防堰塞湖有可能导致的重大洪灾。新华社记者周文杰摄[阅读全文]
-
逝者安息 生者坚强
[内容预览]
| 2008/5/22 9:45:45几天来,成都天府广场已变成泣血的祭坛。今天是全国哀悼日的最后一天,记者再次来到天府广场,见证了人们对手足同胞逝去的哀恸、万众一心抵御天灾的决心。 “死者已矣生者哀” 今天,成都的天空阴霾压抑。“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白底黑字条幅依然矗立在广场前方。广场上所植的冬青枝叶间,挂满了市民们亲手制作的白色纸花,很多印有“哀念”字样的纸条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死者已矣生者哀”、“愿逝者安息,愿[阅读全文]
-
光明日报:哀悼日后,我们更坚强
[内容预览]
| 2008/5/22 9:44:07这些日子,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因为感动;这些日子,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援途中,发生在灾区的千里之外。从5月19日到21日的哀悼日里,凝固的时空,肃穆的中国,在我们心里刻下永恒的记忆。在新中国历史上,这是首次为自然灾害的普通受难者设立哀悼日。在半垂的国旗下,在呜咽的鸣笛中,人们自发地静立俯首,默默地祝愿祈福,山河共哀,草木同悲。三日来,人们心心相印,肩并肩[阅读全文]
-
温家宝要求: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防范次生灾害
[内容预览]
| 2008/5/22 9:40:20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5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11次会议,研究受灾群众生活安排、防范次生灾害等工作。会议议定以下事项: 第一,近日再向灾区紧急调运4万顶帐篷。从5月30日起,每天运抵灾区3万顶,一个月内新增90万顶。同时,另有80万顶简易棚支援灾区。 第二,两天内首批6000套安置房起运灾区,6月30日前达到25[阅读全文]
-
科技日报:我们知道,你们没有走远!
[内容预览]
| 2008/5/22 9:38:57一刹那的国之灾难,三昼夜的国之祭奠,四万多的浩浩殇魂,十三亿的声声呼唤。我们知道,你们没有走远。十万大军还在挖掘任何一丝希望,怎忍心马上就拂身飞天?受伤的亲人还未抹去身上血迹,怎忍心离开带血的呐喊?白衣天使一遍遍地擦拭你们的身体,摄影记者一次次地拍照你们的脸,生怕你们起身时衣着不整,生怕你们离去时记忆不全。你们如何舍得就此而去,你们看看这十三亿的泪眼!虽然,山崩地裂家破壁残,中华民族已经不是第一次[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