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环境承载力研究仍未发挥应有作用

Eedu.org.cn 作者:汪诚文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5
  汪诚文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

  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主任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

  “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自我国学者于1991年首次提出以来,至今已有将近20年。尽管提出这一概念的初衷是要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但是环境承载力依然没有能够在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理论上,环境承载力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首先是环境承载力没有相对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学者都是从其自身的专业角度或研究的侧重点提出自己的环境承载力定义。其次是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化研究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及方法依然不统一。第二,在实践上,专门围绕环境承载力而开展的研究,在国内外都不常见。这使得环境承载力理论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而针对诸如宁波市这样的大区域开展环境承载力研究,本研究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而本研究项目的完成过程也正印证了环境承载力研究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首先体现在环境承载力理论上。课题组经过多次反复的讨论和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从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及人类支持能力三个角度来量化环境承载力。同时,为了全面而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课题组又建立了一套与环境承载力指标相对应的环境压力指标体系。在上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环境承载力剩余率模型,以表达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程度。其次体现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项目的开展便涉及到区域的几乎所有政府部门。这给资料的收集整理及资源的整合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为了准确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课题组向宁波市各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的征求意见,并邀请相关人员参与课题成果完善的讨论。因此,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无论是其理论的改进与完善,还是其实践的推进,研究人员的任务都是相当繁重的。

  同时,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环境承载力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03年9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该导则推荐了多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而环境承载力方法即为其中的一种。然而,该导则没有对环境承载力的具体运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因而,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如何具体地使用环境承载力方法对规划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而准确的评价将是今后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建立在本次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环境影响评价》于2007年11月在北京市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组织的审查验收。以中国工程院刘鸿亮院士为代表的专家组对该项目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认为其对城市发展规划环评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我们深信,尽管环境承载力的深入研究任重而道远,但是在所有相关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必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桥梁”作用,使得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实现更为和谐的发展。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