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增强国人生态意识 感动心灵才能产生热爱

Eedu.org.cn 作者:李松梧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9
  在中国,如果城市的人行道上有蚯蚓在爬行,路人大多会跨过或绕开,甚至会有意将其踩死。而在欧美等国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路人大多会停下来,小心翼翼地将其送进路边的草丛里,让其回归自然。从对待蚯蚓的态度上,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实,这就是生态意识的差距。

  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国人生态意识差的主要原因是惩处力度不够,只有重典施压,方能奏效。而以笔者看来,中西方之间的生态差距客观存在,适当采取一些他律手段是可行的。但是若把主要精力放到使用重典上,恐怕不能完全奏效。因为他律无论多重,毕竟是一种被动性的施教方式,而被动性的施教方式对人心灵的影响是有限的。

  那么,增强国人的生态意识主要应该抓什么?笔者认为,首先要抓的就是认识。要让国人充分认识生态、了解生态、感受生态;要让国人知道生态为何物,由哪些方面组成,对人类的积极影响有哪些;要让国人通过认识生态,从而产生对生态的热爱,进而达到对生态的主动保护。

  现在的情况是: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国民特别是身处农村的国民,对生态知识一无所知。由于人们不认识生态,所以便很难产生对生态的热爱,而没有对生态的热爱,也就很难做出保护生态的举动。

  保护生态,认识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不愁不会产生热爱以至保护的冲动。这种冲动是发自内心的,是主动的、自觉的,所以,它所产生的能量要远比使用重典等他律手段大得多,而且长久。

  中国的生态教育与欧美等国家相比,晚了半个多世纪(欧美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展生态教育),这恰恰是中西方国民生态意识反差强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努力,在加强有关法规体系建设的同时,下大气力抓好对广大国民的生态教育。在当今的世界,科技和经济都可以跨越式发展,而生态教育却不能跨越式发展。也就是说,生态教育永远无法跨越认识这个过程。如果缺少这个过程,生态教育将会成为空中楼阁,生态保护将会成为纸上谈兵。

  保护生态,从认识入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地抓好生态教育。我们坚信,广大国民生态意识增强之日,必是我国生态环境走向良性循环之时。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