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可以接受的环保
企业社会责任是个内容宽泛的系统概念。无论是想“拉大旗,做虎皮”的企业,还是真正优秀的企业,无论真诚坦白,还是遮遮掩掩,企业心里其实都明白,强调包括环境责任在内的社会责任,都应当、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战略或现实的利益。同时,大家也都不否认,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应当是企业通过合法经营能健康延续。
《财富》(中文版)曾经推出过一项评价,叫“率先意识到企业责任战略价值的绿色公司”。这个说法颇有意思。说白了,就是公司意识到,包括环境责任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对公司有长远好处的东西。
好处应当体现在,有责任的企业,无论是无形的品牌价值还是有形的经济效益,都会得到提升。而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最终也会转化成经济效益。
基于此,有公司提出“做环保要让市场可以接受”值得注意。
“让市场可以接受”的环境责任,在环境成本内部化前提下,可以理解成两个意思:一是不要让企业因为做环保承担太多成本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生存;二是不要把企业环保成本向下游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影响消费者福利。归结成一条,就是环保要有经济性。
现实地看,“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只能持续短暂一段时间,而且“吆喝”的结果还得能为公司长远发展带来更多经济收益,从而不能影响企业生存之根本。
这其实是技术成本、管理成本与产品最终成本的和谐共处之道,也是环保成本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博弈,或者说是环保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博弈。
在遵纪守法的底线之上,作为道德层面的要求,企业做环保确实要考虑投入产出问题。
假如建设一座绿色工厂,其所节约的能源价值,永远抵消不了建设和维护费用;假如一项环保技术革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永远弥补不了其研发和设备投入费用;假如采用生物基原料的成本远远超过石油基原料成本,因此,或者企业难以承受,或者消费者不愿意承受;假如绿色办公产生的节约效果,永远抵消不了为之付出的管理成本……那么,企业环保的诚实性和可持续性就值得怀疑。
可以作为这种环保理想主义救赎的是,要么企业能通过环境权益交易或者内部其他地方“拆墙”来弥补相应损失,要么政府部门通过税收等调节政策向企业让渡相应利润,要么广大消费者愿意为环保而为企业多分摊一些压力,要么同行业所有企业有着惊人一致的共识从而垄断了社会环保意识。
进一步看,企业谈论环保时是否回避价值判断,应当可以决定公众对企业的环境道德判断。如果一个企业声称,为了环境利益和公众利益而不惜付出任何经济代价,这个企业的道德水准反而是可疑的,要警惕这样的企业通过绑架公众环境意识以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正如我们要警惕某些做慈善捐赠活动,而一定要在闪光灯的照耀下,满面笑容地举着写有捐赠金额的大牌子的企业一样。
话说回来,对于行业领先的企业,公众经常、也有理由要求其相比同行业其他企业而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责任)。从道德层面上,这些企业享受了消费者格外眷顾因而有义务更多回报社会;从经济层面上,这些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实力因而有更多消化成本的能力。
在企业责任语境下,所谓行业领先,也必然包括企业战略领先和行业观念领先。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环保建设从你我做起 普陀环保建设 今天有我评说 欢乐课堂 牵手环保 香江漫话:告别胶袋 手“挽”时尚“真”环保 英国环保人士扮成"移动灌木人" 表达抗议 一心一意做环保 全心全意为渔民 不能靠重演水污染事件触发环保痛觉 “实践磨砺真才 青春报效祖国 践行生态和谐” 香港正式实行限塑令 官员明星造势宣传环保 深入社区谈环保 共建绿色促和谐 环保“再生纸”推动绿色可循环经济 傅涛:环境技术市场的三点讨论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