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树葬: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荫

Eedu.org.cn 作者:朱隽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3
树葬园区一片郁郁葱葱。
  本报记者 朱隽摄

  本报记者  朱隽

  6月15日,北京八达岭陵园树葬园区将正式开园。截至6月5日晚已有近30人登记购买树葬墓位。走入陵园,在传统的墓葬区,一排排黑色或白色的墓碑排列紧凑,静静地矗立,远远一望便知这是一片墓园。在即将开园的树葬区,景观截然不同。一棵棵青松、白杨旺盛地生长着,树下生长着小草和灌木,树间小鸟欢快地唱着,和自然如此相近,仿佛是一座天然森林公园。

  紧张的土地资源不允许“逝者”再与“生者”争地

  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殡葬形式,陵园总经理吴亚利是这样看的:“树葬就是将逝者的骨灰埋在树下,不形成坟头,一方面让人有真正回归自然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让人感觉到亲人的生命透过一棵树延续下去。”

  客户经理韩先生告诉记者,自从陵园发布开展树葬的消息后,每天都要接到十几个关于树葬的咨询电话,其中80%是老年人自己打来的,已有一些老年人表示要说服子女在自己身后为自己选择树葬。记者设法联系到一位咨询者王大爷。王大爷说,他之所以倾向于选择树葬,因为他考察了一些墓园,看到有些墓地占了很大的一块地儿,还搞豪华的装饰,觉得很没必要。“人都不在了,还占那么大地方,还不如把土地留给后人,让他们去干点有用的事儿。”

  事实上,我国紧张的土地资源已经不允许“逝者”再与“生者”争地。国土资源部有关资料表明,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耕地和土地资源相对稀少,人均土地面积为0.7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06公顷。而现在我国沙漠化面积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

  专家称,造成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逝者占生者的地,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有报道称,某些地区的墓地占地比“活人的平均居住面积还大”,不断扩展的墓地正在侵占着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

  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短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目前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2000万左右,人口死亡率在6‰左右,仅北京每年火化的遗体就在7万具以上。逝者的数量是日复一日的累计增加,每年公墓在用地上任何一点数量上的增长,都会使城市土地供需矛盾愈发突出,都会使奇缺的土地资源日益不堪重负。

  国家绿化委员会的专家指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墓碑墓穴尽可能不再占用土地资源,尽可能不再破坏自然环境。

  树葬节约资源效应明显:一个家族的人身后可选择“团聚”在同一棵树下

  土地,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消耗一点就少一点,而人类却要永远地繁衍下去。

  殡葬业人士告诉记者,就节约土地而言,骨灰盒入土比棺材入土前进了一大步。因为安放骨灰盒占地不会超过1平方米,可一座土葬坟墓至少占地12平方米,一口棺木需用木材0.5立方米,即使按每年只有1000人土葬计算,也要占用土地1.2公顷,浪费木材500立方米。

  但目前每年安置骨灰盒所消耗的土地资源也不可小视。虽然各地的殡葬管理条例都要求,安葬骨灰的墓穴每个占地不得超过1平方米。但殡葬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即使严格执行这一规定,每个墓穴实际占地不会少于3平方米,因为建一个墓园要有必要的走道、绿化等配套设施,这些公摊面积算下来,“1平方米条例”的执行,大大缩了水。

  有人曾做过计算,树葬所占用土地仅为传统墓穴的1/10。以八达岭陵园的做法为例,他们在树下挖一个3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小坑,把骨灰深埋进去,占地只要0.09平方米,确实仅为1平方米的1/10。吴亚利介绍,一个家族的人身后还可以选择“团聚”在同一棵树下,这样节约的土地将更为可观。中国绿化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九渊说,树葬所占的土地,实际上养育着一棵树,完全可以视为绿化面积。大规模地建墓地使“青山白化”现象严重,树葬不仅可以减少用地,今后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据悉,八达岭陵园中每个树葬墓位将向中国绿化基金会捐赠500元,用于长城的保护和绿化工作。树葬,有力地推动了绿化工作。

  变“青山白化”为“化绿青山”(编后)

  “青山白化”是传统墓葬给地球留下的深刻印迹,而“化绿青山”是变传统墓葬为树葬给我们描绘的美好憧憬。

  专家称,树葬的安葬、管护费用相对低,安葬时不使用水泥和难以降解的防水盒,骨灰入土后将被分解为养分被树木吸收,也有利于绿色环保和美化环境。目前,树葬等形式以其节约、文明、环保的形象已被越来越多环保理念发达的国家民众所接受,它也将成为我国未来殡葬改革的一个方向。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浙江、山西等地均已开始发展树葬,但在部分地区推行得并不顺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观念问题,树葬不保留骨灰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专家称,事实上骨灰化作养分滋养树木,是让逝者真正“入土为安”。而且殡葬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不保留骨灰,墓葬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据透露,国务院法制办已将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列入2005年立法计划。对于不仅节约土地,还能保护环境的树葬,新《条例》将明确提倡此种方式。

  不能不看到,由于民族风俗、传统观念和社会心理的原因,提倡和推行树葬存在一定困难。提倡和推行树葬,需要充分尊重民族习俗、宗教习惯,需要人们资源节约理念的培育,也需要人们对树葬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倡和推行树葬,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具体工作。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3日 第十三版)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树葬,绿荫
    责任编辑:eedu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