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亮出“十五”环保成绩单
人民日报消息,广东“十五”期间投入2000亿元资金搞环保,占GDP比例连续4年达到2.5%以上。这么多的投入到底效果如何?这是大多数广东人都关心的一个话题。今天在广东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环保局副局长陈光荣对媒体解读了这5年来广东环保计划实施过程的喜与忧。总体而言,这5年广东快速发展的经济并未使环境质量急剧下降。针对百姓最关心的是“水”和“气”的质量,陈光荣透露,目前珠江整治基本实现“三年不黑不臭”的阶段性目标,但二氧化硫和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未能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控制要求。
珠江不黑不臭成最大亮点
2005年是广东实现珠江治理“三年不黑不臭”目标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珠江大部分流经广东城市的水体水质明显改善,全省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状况明显好转,21个地级以上城市66个饮用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近九成,除广州和深圳两市外,其他19个城市水质均100%达标,总体达标率上升了19.7个百分点。
珠江在变样,这得益于工业污染防治不断加强。这些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去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已超过九成。
消除黑臭,还得益于这几年来全省各城市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截至2005年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5.4%。目前,尚有深圳河、佛山水道和东莞运河尚未彻底消除黑臭。不过,陈光荣强调,基本消除流经城市河段的黑臭,也并非指所有水体,而是特指原来要求的十多个流经城市河段和两个湖泊,在一定时段和一定河段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去年,广东省在对全省111个省控断面检测中发现,仍有36.4%水质劣于Ⅴ类,看来珠江整治仍然任重道远。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珠海、肇庆三市由于任务完成较好,被评为珠江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城市。
酸雨不减仍是一大“心病”
“十五”期间,广东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仍不显著,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未能完成国家规定的目标控制要求。其中,二氧化硫上升幅度较大,平均浓度年均递增7.8%,全省城市酸雨污染加剧成为这5年来广东人的一大“心病”。
去年,广东85.7%的城市出现了酸雨,广州、韶关、深圳等近半城市还被列入重酸雨区,全省酸雨频率达55.0%,降水酸度最强的是东莞市,酸雨频率最高的是佛山市,达88.3%,其次为广州、深圳和韶关。
由于近年来电力需求增大、电厂脱硫工程跟不上,陈光荣分析称,目前,国内生产的脱硫装备、脱硫技术和人才都存在不足,而一些老电厂在建设早期没有预留足够的土地,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对电厂脱硫工程的用地也产生了影响。目前,全省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了全省60%-70%,而已完成的烟气脱硫机组装机容量为586万千瓦,在建的高达1000万千瓦。
另外,全省1500万多辆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可谓“雪上加霜”。有专家提出在广州之类的大城市,如果灰霾天气较严重,应考虑是否出台单、双号车牌轮流上路的机制,以控制特定时期机动车废气排放加剧对空气的污染。陈光荣解释称,灰霾其实更是一种气象现象,若空气污染加重,可考虑对重污染的灰霾天气进行预警,不过目前还没严重到这种地步。
<html>
Tags: 广东,环保
责任编辑:ahaoxie>> 相关资讯:
增强环保应急能力势在必行 “限塑令”让我们一起“袋”动环保 腾讯公司与美国野生救援合作环保和野生动物保护 四川环保昼夜排查 重大隐患化险为夷 同沐书香 倡导旧书循环利用 英科学家设计出"太阳能睡莲" 既美观又环保 广东政企联合推动节能减排 两年节煤100多万吨 广东挂牌督办10大环境问题和20家污染企业 李艺涛:我将用我的镜头告诉更多的人环保公益 环保的灯光画 环保将成中日经贸新增长点 余热发电:创收环保“一箭双雕”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