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国粮仓”河南省产粮区生态问题调查

Eedu.org.cn 作者:林嵬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13
  新华调查:

  粮区地下水超采 丰收背后藏隐忧——河南产粮区生态问题调查

  记者近日在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省采访时,发现部分粮食主产区近年来过度发展“井灌”,导致地下水超采严重。有关专家就此警告称,过分依赖“井灌”将造成一系列生态问题,这种农业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井灌”造成粮区地下水超采

  据了解,河南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刷新历史记录,而“井灌”已成为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目前,河南共有机井121万眼,占全国总量的25%;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中,“井灌”面积达4900万亩,占67%。

  商丘市是豫东最大的粮食产区,有耕地900多万亩,近10年来农田机井总量增加超过50%,有效灌溉面积超过耕地面积的90%。一些农民满意地说:“40亩地一眼井,天旱也有好收成。”然而,在农民告别“望天收”、年年迎丰收的同时,商丘地下水超采率却达36%,成为河南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发展最快的地区。

  河南省水利厅监测数据显示,1999年,商丘漏斗面积为378平方公里,目前已扩大到860平方公里,漏斗区地下水水位平均埋深10米,远高于4米至6米的正常水平。

  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许志荣告诉记者,目前,河南每年仅农业用地下水开采量就达7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总开采量的7%,居全国首位;豫北、豫东平原粮区地下水超采率近40%,出现总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的3个大型漏斗区。横跨豫北近10个县的“濮青南漏斗”面积已达7731平方公里,20多年来已超采地下水36.5亿立方米,地下水水位平均下降10米。

  河南一些水利专家指出,近年来河南粮食增产,有一部分是靠超采地下水换来的。一些平原农区片面追求“井网化”,机井打得像“蜂窝”,明显是掠夺式开发地下水资源,一旦发生持续性干旱,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就可能出现大量机井报废、粮食减产的局面。

  近年来,河南总体风调雨顺,但在一些短期、区域性旱情中,一些“井灌”区地下水透支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邓州市水利局赵恩说:“邓州近年来‘井灌’发展迅速,已拥有机井1.5万眼,但一遇干旱,约20%的机井出水不足。”2007年5月,河南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安阳市一些农民守着机井浇不了地。一些农民反映,由于出水量小,得用柴油机狠抽,浇一亩地费用达50元,相当于70多斤小麦,不如不浇。

  大范围超采地下水还带来了地下水污染、土壤沙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近年来,由于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污染的地表水向下渗漏有加快之势。目前,河南省平原农区地下水污染面积达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平原区面积的25%。许志荣说,豫北、豫东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是沙质土,地下水位下降后,土壤沙化有加重趋势。内黄县硝河以西为漏斗区,目前沙荒地已发展到8万亩。

  “河灌”投入欠账大 地表水利用不足

  河南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入过境水量较丰富,“河灌”条件较好。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先后建起1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243处,设计灌溉面积4438万亩。近20年来,在“井灌”迅速发展的同时,“河灌”却不断萎缩。河南省水利厅统计,河南目前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640万亩,占设计能力的55.4%。

  黄河在河南境内总长达700多公里,仅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就达17处,设计灌溉面积为1977万亩,但有效灌溉面积为67%,还有一些中型灌区已名存实亡。

  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河务局水调处处长谷惠林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一些省份超用黄河水,但近10年来,国务院分配给河南的黄河引水指标一直用不完。

  谷惠林说,河南每年可引用黄河水55亿多立方米,但近10年来,平均年引用量为30亿立方米。引用黄河水灌溉亩产可增加一成,引水费用可降低一半,但大量黄河“肥水”却流不进农田。

  河南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郑立军说,河南省灌区绝大部分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前,基础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导致“上游渠水用不完,下游渠水过不来,连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渠道输水能力差,渠水利用系数低;二是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

  河南省水利厅专家指出,虽然早在1998年,国家就启动了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但投入太少,杯水车薪。根据河南省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需投资107亿元,但目前实际每年投资仅1亿多元,改造一遍要花100年时间,而可灌区的寿命仅为30年至50年,“欠账”显然难还。

  建立联合调蓄机制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许志荣说,国内外经验表明,采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开发,相互调剂,利用洪水对地下水进行人工调蓄,是解决地下水过量开采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在城市取水工程中,20%至40%的地下水靠人工调蓄补给。目前河南的当务之急是增大引黄灌溉面积,引黄河水补地下水源,形成水资源综合利用格局。

  他举例说,商丘市近年来加大了发展引黄灌溉力度,合理配置黄河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据中国农科院灌溉研究所在宁陵县布置的11眼观测井观测,项目区内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77米,单井出水量由不足每小时20吨提高到25吨。

  一些专家指出,在北方河流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应从节水上做文章。河南省水利厅统计,通过节水改造,河南一些大型灌区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1公斤,1立方米水量可生产粮食0.618公斤,比未实施改造的灌区多生产0.191公斤。

  河南省水利厅测算,如果将全省38个大型灌区改造一遍,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0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8.46亿公斤,节水50亿立方米。(记者林嵬)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中国粮仓,河南,产粮区,生态问题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