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秀美北川
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成功,危险解除。此前一天,负责规划北川重建的专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了新县城选址方案。这一切,标志着地震重灾区北川灾后重建的开始。县委书记宋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北川将建设得更加秀美。
救人:干部成为群众主心骨
灾情发生时,宋明正赶赴外地开会。地动山摇间,尚未走出北川的他掉转方向直奔县城。在北川中学门口,教师拉着宋明的手哭诉,“众多的师生被埋。”宋明立即指挥抢救,同时安排人员到县城查看灾情。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北川中学紧急成立。
“让学生先走,党员干部留下。”危难时刻,北川干部发出了这样一声大吼。党员干部冒着生命危险,飞奔于老街和新城的残垣断壁间,组织4000多名群众转移。天黑之前,老街幸存人员全部被转移到北川中学大操场,新城幸存者集中在政府大院前的广场上。
抗灾自救,北川幸存的党员干部、教师、基层民兵、青壮年组成“抢险救灾突击队”,他们征用客车、小货车、摩托车,转运伤员到临近的安县和绵阳治疗,最大限度减小了伤亡。6个工作组不分昼夜,跋山涉水,深入到各乡镇,配合部队给高山、半山上的被困群众送食物和药品。干部给禹里乡石纽村63岁的刘显芬搭起帐篷,送来粮食,她动情地说:“有党的关怀,再大的困难我都不怕。”
5月23日,34名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青年光荣入党。在抗震救灾期间,70多名基层干部火线提拔。
安置:首要的是保安全
13日一早,北川征调车辆,将受灾群众送到绵阳九洲体育馆妥善安置,启动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此后,全县迅速发放救灾物资,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16日,部分群众返家,在政府引导下抢种抢收。北川陆续规划出若干安置点,就近安置群众。
县委将全县划分为五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位县级领导负责,联系乡镇的县级部门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受灾群众中。
“安置群众,首要的是保安全。”5月21日,唐家山堰塞湖对下游的威胁加剧,北川对下游群众全部实行转移安置。洪水过后,北川无一人伤亡。地震给北川留下了500多处新的地质灾害点,涉及110多个村,3万多老百姓。有关部门正加快对现有房屋进行鉴定,危房要全部拆除。
重建:北川将会更秀美
目前,擂鼓至禹里等多条新建公路开始动工修建,全县电力、通信逐步恢复,重建正加快步伐。对口援建北川的山东省援建人员跋山涉水,详细了解群众的需求。
“北川重建必须坚持安全性、发展性、文化性。”宋明说,灾区重建将花3个月进行规划,用3至5年时间实现重建。
北川过去森林覆盖率达82%,气候舒适。灾后重建,生态建设将成为重要内容,浓郁的羌文化将成为新北川的特质。北川将以重点项目作为支撑,将地震破坏的基础设施尽快恢复。
地震给北川带来了灾难,也留给北川独特的“遗产”。“我们要努力把地震博物馆建好,作为对遇难同胞最好的悼念。”宋明介绍,北川已开始向全社会征集地震文物。
Tags: 北川,重建家园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