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抗震救灾一线专家呼吁:钢结构应成为重建家园最佳选择

Eedu.org.cn 作者:申明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30
  本报成都5月29日电 “灾区重建时,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应以钢结构为主。”我国著名钢结构专家,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侯兆欣今天向记者表示,“由于灾区处于地震带,政府应提早规划,公共设施建筑要做到大震不倒。”

  来到灾区已一星期有余的侯兆欣,忙于指导绵阳、北川等重灾区过渡性住房的建设工作。当看到灾区苍痍满目,垮塌的房屋下一片碎石破瓦的惨状时,他心痛不已。

  “灾区住房大多为混凝土建筑,甚至还有许多是砖混结构的。”他认为,不同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明显不同。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受压较好,但不抗拉力,两种力的差距达10倍。当地震来临时,房屋在地震波循环荷载情况下,极易发生整体垮塌。

  而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将地震波的能耗抵消掉。“最起码结构不会跨塌,只要大震中房子不倒,人就能得救了。”他表示,钢结构除了抗震性能高,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环保性能好的特点也显著优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应成为重建家园的最佳选择。”

  据了解,日本等地震高发地区的建筑中钢结构占38%%,木结构占35%%,混凝土结构只占20%%多,而我国则相反,混凝土占到90%%以上,钢结构还不到5%%。

  侯兆欣坦言,比起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确实成本要高出一些。但是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建设速度要快50%%,这会节省很多时间成本。而且房屋整体重量也比混凝土结构轻50%%以上,这样基础处理、运输量的成本都会下降。此外,钢结构柱子的截面小,可以增加5%%的空间面积。“理想状况下会与混凝土建筑成本持平,最差也不会超过15%%。这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侯兆欣呼吁,在灾后重建阶段,政府应大力推广钢结构建筑,相关部门应尽快在灾区建立此方面的示范项目。“当然所有的房子都建为钢结构也不现实,但最起码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应以此为标准。”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Tags: 抗震救灾,钢结构,重建家园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