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周生贤: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 共创东北亚绿色未来

Eedu.org.cn 作者:周文颖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16
  6月13日~14日,第十一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日本环境省大臣齐藤铁夫、韩国环境部部长李万仪分别代表三国环境部门出席会议,就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做好环保工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周生贤在会上作了题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携手共创东北亚绿色未来》的主旨发言。他说,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指导方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转变成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机遇,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政策,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破解影响和制约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相比上年分别减少4.42%和5.95%,全国74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体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2.3%,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7.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13个百分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不断扩散和蔓延,作为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们愿意和各国一道,全面加强合作,推动环境保护在克服金融危机过程中健康发展,将着重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主动参与宏观调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三是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四是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韩两国部长在主旨发言中就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做好环保工作分别介绍了各自有益的尝试:日本出台“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方案,将推进环保和能源产业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国内就业、减少环境影响的“绿色新政”重要手段;韩国提出“低碳

  绿色增长战略”,通过实施“绿色工程”计划,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促进低碳技术开发,积极创建绿色工作和生活环境。

  会上,三国部长联合签署了《第十一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联合公报》,重申了致力于实现本地区公平与发展这一共同愿景的决心;审议通过了拟提交年内将在中国召开的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通过的联合声明建议文本,主要内容涉及中日韩三国现阶段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

  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周生贤表示,自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机制建立以来,三国环境部门本着务实、协商的合作精神,积极拓展合作项目,已经在环境教育、沙尘暴研究、中国西北部地区的生态保护、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果。此次会上,三国环境部长回顾了有关环境合作项目的具体执行情况,对未来5年合作的优先领域进行讨论,并确定将提高环境意识、促进环保公众参与、环保产业合作、低碳产品认证、协同效应研究、循环经济/3R/绿色增长、绿色城市和生态保护、化学物和危险固体废弃物跨界管理合作、区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等领域作为今后优先合作的方向。

  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的宗旨是落实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共识,探讨和解决共同面临的区域环境问题,促进本地区可持续发展。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在三国轮流举行,中国曾于2000年、2003年和2006年分别举办第二次、第五次及第八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会议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的高层区域环境对话与合作机制之一,自建立以来产生积极效果与显著影响。三国环境部门本着务实、协商的合作精神,努力拓展合作项目,在环境教育、中国西北部地区生态保护、环保产业、沙尘暴以及环境与贸易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果。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