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报告

Eedu.org.cn 作者:田建军 魏梦佳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0

  新华网湖北丹江口8月20日电(记者田建军、魏梦佳)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从论证规划到设计施工,它历时半个世纪,贯穿豫、冀、京、津4省市,创造了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次拯救人类水危机的环保行动。 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让北方群众喝上“放心水”,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丹江口库区,正掀起一场防污治污生态保卫战。

  这是一曲库区移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赞歌。为支持国家建设,继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的一期移民之后,丹江口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再一次背井离乡,奏响了一曲华彩乐章。

  南水北调 世纪梦圆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人均的1/5,北京、天津、河北等北方人口密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长期深受水危机困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决策层与水利工作者一直在编织着一个江河相济、南北调配的水网梦,并于1952年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由此上马建设。1992年,南水北调被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到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距当年首次提出南水北调设想已过去半个世纪。经过50余年的反复规划、设计、论证,我国南水北调之梦终于起航。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工程建成后,三条调水线路将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4大江河相互联系,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大水网布局,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将全面缓解京、冀、鲁、豫等10多个省份的水危机,惠及全国3亿人口。

  负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建设、管理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张小厅介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由丹江口大坝加高、水库移民和陶岔枢纽三大项目组成。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中线标志性工程,2005年开工建设,计划通过加高大坝抬高水位,增加库容,使水库蓄水,具备向北方供水条件。

  与其他两线不同,中线工程主要通过丹江口水库引水,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4省市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

  恢弘的丹江口大坝承载着中华儿女“同饮一江水”的梦想,凝聚着无数大坝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以来,为确保工程进度,早日实现向北方地区供水目标,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咨询西北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等6家单位先后投入到大坝加高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中,建设高峰期参建人员达3000多人。

  葛洲坝集团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项目部副经理朱云飞介绍说,在施工最紧张繁忙的时候,该公司1200多名工人在大坝上日夜抢工,四五个坝段同时开仓,30台运输车辆上下穿梭,月浇筑混凝土5.3万立方米,创下丹江口大坝混凝土浇筑单月最高记录。

  目前,整个大坝需加高的54个混凝土坝段已有53个加高至176.6米设计高程。左岸土石坝填筑高程已达170米以上。整个大坝预计今年底将全部加高至设计高程。

  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要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届时,总长3442米的丹江口大坝将“长高”近15米,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相应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一期工程年均可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市调水95亿立方米。

  至此,作为世界最大的生态调水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功能于一身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将首次发挥调水功能,后期调水规模可达年均130亿立方米,堪称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扼守“北中国生命之井”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成后,丹江口水库总库容将增至290亿立方米,成为北中国最大的一口“水井”。为扼守“北中国生命之井”,丹江口库区打响了一场拯救中国北方水危机的生态保卫战。

  位于中线水源地的湖北十堰市曾是全国有名的黄姜产区,黄姜种植和加工成为当地支柱产业,200万农民因此受益,但传统的黄姜加工对库区造成的水污染十分严重。

  为此,十堰从大局出发,强制性关闭不具备治污能力的小黄姜加工厂,对年生产能力在50吨至100吨且治污资金投入在150万元以下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2007年底,全市未能实现达标排放的60多家黄姜加工企业被全部关闭。

  位于库区腹地的丹江口市,也将发展目标由原来定位的“工业旅游城市”改为“生态旅游城市”,严格实施《丹江口库区以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确保库区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要求,并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近年来,该市大力调整工农业结构,加强水污染防治,先后关停100多家对汉江水污染严重的小冶金、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企业,并先后投入水污染治理资金2000多万元。

  同时,积极封山育林,还林造林,营造生态纪念林基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并大力发展柑橘、茶叶、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和无公害农业,构筑水源地生态屏障。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2万户,省柴灶保有量达8.6万户,每年保护40万亩森林免遭涂炭。

  如今,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水源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被誉为“亚洲天池”的丹江口水库放眼远眺,碧波荡漾,茫无涯际。当地水务部门评价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库区7个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水质状况优良,完全符合南水北调的调水标准。

  唱响水都奉献之歌

  8月2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启动移民搬迁。这一天,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均县镇3个村的333名移民正式搬入了荆门市和枣阳市的新家,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湖北库区的首批外迁移民。

  半个世纪以来,为了实现南水北调的梦想,鄂、豫两省约38万移民肩挑背扛,或就地后靠,或举家外迁,为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今天,为了让甘甜的汉水滋润北方干渴的大地,他们又扶老携幼,背井离乡,远离家乡和亲人,再次默默为国家重点建设献出自己的家园。

  丹江口库区移民是南水北调中线三大工程项目之一。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水库水位抬升,库区淹没涉及河南、湖北5个县、市、区,淹没和影响土地约300平方公里。库区约33万人需动迁安置,其中湖北省18万人,河南省15万人。

  2008年11月,河南、湖北两省分别启动库区共2.3万人的移民搬迁安置试点工作,其中湖北省安排搬迁安置农村移民1.2万人,涉及丹江口市和郧县的4个乡镇,计划2009年9月底完成。

  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封沟村3组46岁的村民王典国告诉记者,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他家就随着库水的不断上涨连续搬了好几次。看着面前将被淹掉的20多亩绿油油的庄稼,他虽然心里有些不舍,却没有一点怨言:“我们在这住了大半辈子,不能让娃们也住在这大山里。这儿路不好走,看病、上学都太远,交通不方便。为了儿孙后代走路不爬坡,我们愿意搬出去。”

  在丹江口库区,不少移民是在丹江口大坝建设初期就搬迁过的老移民。习家店镇龙口村一组组长何大根说,他们组就是典型的移民村,全组村民中后靠移民占了七成。除了上一辈子的老移民,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又赶上试点搬迁成了新移民。有的村民甚至一家4代人都是移民。

  为做好移民搬迁试点工作,在丹江口库区,至今活跃着一批在移民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移民干部。今年4月起,丹江口市从市直各部门和各乡镇共抽调1008名干部,组成移民工作队,深入农户开展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来自市直56个部门的162名移民干部还实行驻组包点责任制,驻在移民点协助村组干部开展移民搬迁工作。

  52岁的均县镇怀家沟村书记程时华身患癌症,仍坚持在打针之余,挨家挨户地去为村民做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此次移民外迁户主全部顺利签订了建房合同。然而,就在库区移民搬迁前夕,程时华却永远地倒在了移民工作的岗位上,最终没能兑现他向移民作出的“带头搬迁”的承诺。

  “我们村是小家,国家是大家。为了一江清水送北京,我们都有责任支持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尽一份力。”程时华生前的一番话,表达了库区广大移民的共同心声。

  “首都水都心连心,一江清水送北京”,在有着“中国水都”美誉的丹江口库区,水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水都奉献之歌!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