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世界粮食日:我国粮食丰产从科技进步中获源源动力

Eedu.org.cn 作者:余晓洁    资讯来源:新华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16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调研秋冬种生产时表示,全国已收获秋粮作物8.27亿亩,完成应收面积的七成以上,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为稳定世界粮食供求再次作出贡献。

    粮食安全,全球关注,尤其是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什么在耕地、水资源日趋紧张,近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不利条件下,支撑了我国粮食的丰产?

    “是农业科技进步!”10月16日,年近五旬的江西南昌农民李钱水在自家连片的稻田里告诉记者。记者看到,稻田里籽粒饱满的稻穗已披上了金色的外衣,秋风吹过,稻浪翻滚。

    国家的丰粮科技工程帮了农民大忙。李钱水咧开嘴笑得灿烂:“农技人员手把手在田间指导,咱没文化的也掌握了好多新技术哩!”

    李钱水说自己原来不相信那些戴眼镜的书生,感觉科技不如自己祖祖辈辈种田的老传统实在。可事实却证明自己错了。

    就拿育秧来说,水育改旱育,用塑料秧盘进行薄膜育秧,烂秧基本没有,每亩早稻常规稻的用种量从7.5公斤下降到4公斤。原来下肥,耕田时一股脑儿全下到田里,如今也开始给稻田“少吃多餐”。

    近年来,老李家稻田产量年年攀升。更令他高兴的是,因为种的是优质稻,卖价也好。

    李钱水家所在的南昌县广福乡是鄱阳湖平原的鱼米之乡。他所说的丰粮科技工程是2004年启动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覆盖我国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2省的粮食主产区,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为主攻方向。

    经过近7年的努力,累计建设丰产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6.83亿亩,共计增产粮食4008.68万吨,每亩每年节本增效100元左右,增加经济效益589.38亿元,为我国粮食增产丰收“保驾护航”。

    “项目有效提升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科技创新水平,集成了一大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粮食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赵明研究员对记者说。

    同时,工程引领了全国超高产产量创新。

    ——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制单季稻亩产超过900公斤,双季稻高产攻关亩产达到1325.2公斤;

    ——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创造了一年两熟亩产达1770.5公斤的新纪录;

    ——东北地区刷新了春玉米连片亩产1183.49公斤雨养条件下的高产纪录和百亩连片玉米机械化栽培1066.9公斤的纪录。

    这些高产典型引领了我国粮食主产区高产的发展方向,体现了自主创新挖掘粮食丰产的巨大潜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的科技实力。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只是我国政府科技兴农的众多举措之一。“科技入户”“万亩高产创建”等工程、项目也给粮食丰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加大良种良法选育推广力度,提升了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

    2004年至2009年,全国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7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5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1%,提高15个百分点,粮食亩均产量达到649斤,提高33斤。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4大粮食作物综合优质率达到70%,提高20多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近3年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农业科学家和数亿农民的辛劳。日前,喜迎80大寿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雄心依旧。他说:“我这个‘80后’还有个愿望,就是90岁的时候还要争取实现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达到亩产1000公斤,更多地造福人民!”

    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生产世界25%的粮食。这是中国人已经创造的奇迹。不久前,我国又提出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再增加1000亿斤的新目标。

    “在产需矛盾不断加大,全世界耕地、水资源日趋紧缺,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实现再增产1000亿斤绝非易事,还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农的道路。”赵明研究员说。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