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水的呼唤--2011抗旱救灾报告

Eedu.org.cn 作者:内详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3

 

  频发的旱灾启示我们,走科学用水之路,实现“人水和谐”迫在眉睫

  “面对旱情,有无水利工程两重天!”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郭孟卓感叹。

  刚从湖北调研回来的他介绍,尽管同样深受旱情影响,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比较齐备,湖北今年中晚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而在云南,虽然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却不足7%,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7%。

  “有水时留不住,要水时引不过来。”国家防总办公室抗旱二处副处长冯琳说:“西南地区原本湿润多雨,但水源工程和配置工程不足,配套引水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旱情暴露出我国水利“欠账”太多的现实:水利工程薄弱,直接制约了供水能力。根据水利部的统计,全国人均供水能力480立方米,西南五省平均为309立方米,最少的贵州不到250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30立方米。

  应对干旱,“开源”重要,“节流”同样迫切。

  水资源短缺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要求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而目前用水量已达60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未来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提升空间只剩下1000亿立方米。

  一面是严峻的水资源“家底”,一面却是不科学的用水方式:目前全国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3到4倍;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左右,而先进国家在0.7以上;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比较普遍;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现阶段在我国集中显现出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说。

  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条科学用水之路,在严峻的水资源面前,在当代中国,显得尤为迫切。

  “实行科学用水,就要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说。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

  “中央明确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陈雷说,“这是中央在准确分析水利发展现状,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提出来的重大战略部署”。

  这是一个积极而迫切的信号--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人水和谐”全新理念,意味着我们将更加注重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

  这也是水的呼唤--让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田,努力实现中华大地万物润泽、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记者陈二厚、李自良、董峻、郭远明、王立彬、林晖、周芙蓉)

上一页  [1] [2] [3]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