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热点西部 >> 正文

缺水严重 敦煌遭遇生态危机

Eedu.org.cn 作者:何成军 陈思侠 …    资讯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7
  月牙泉、莫高窟,一个奇观,一个圣地。为了保护这方圣地,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和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多年来敦煌一直上演着“人与水”的博弈。

  2011年6月12日,以“南护水源、中建绿洲、西拒风沙、北通疏勒”为主旨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终于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

  作为该《规划》的关键性工程,“引哈济党”被寄予厚望。

  本报记者 何成军 通讯员 陈思侠 谢 磊

  月牙泉日渐“消瘦”

  月牙泉,身处流沙之中,却从未被流沙淹没,数万年来,在茫茫大漠里成为一大奇景,被誉为敦煌生态的“晴雨表”。

  但现在,万年不曾干涸的沙漠奇泉,水位却在近50年内迅速下降。1999年,月牙泉一度露出泉底,让世人震惊不已。

  “上世纪50年代,月牙泉水域面积25亩,平均水深7米。现在,水域面积只剩下11亩,平均水深只有1.3米。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月牙泉随时有干涸的可能。”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李进银忧心忡忡地说,月牙泉的未来横亘着两座“大山”,一座是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另一座是三面沙山向月牙泉不断推移。

  敦煌人的保护意识被唤醒,在解决燃眉之急的策略下,人们开始将泉眼附近的淤沙挖出来疏通泉眼,然而,效果并不明显。随后,又将党河水库的水引到泉边一个蓄水池里,再将水压进月牙泉。可是,泉水变得浑浊起来,工程只好停止。

  专家实地考察后得出了分析结果:长期以来,虽然新构造运动、水面蒸发、风沙淤积等自然因素对月牙泉水位下降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修建党河水库、加修防渗渠、大量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下水补排失衡和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由此开始实施。在尽量保持月牙泉自然风景区地形地貌、泉湖区地质结构的前提下,采取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综合回灌渗水治理措施,使月牙泉水位保持稳定。

  李进银说,现在,每年由河道向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放水600万方,保持月牙泉平均水位在1.3米左右。

  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资源与保护室主任王晓雷每天的任务之一,就是测量月牙泉的水位。“渗水只是抬高月牙泉水域的地下水位,治标不治本。唯有提高整个敦煌市的地下水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月牙泉的水危机。”

  八成湖泊消失

  “敦煌水资源的现状是严重超载。党河灌溉的41.72万亩耕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128%,属于严重超载区。”敦煌市水务局局长邓巍说。

  “敦煌市年可利用水资源量3.82亿立方米,2010年全市总用水量38052万立方米。敦煌的地表水资源主要为党河水库来水和南湖区泉水,党河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2亿立方米,目前开发利用量2.5亿立方米,利用率95%;地下水可开采量5000万立方米,现状年开采量为8760万立方米,严重超采。”

  邓巍告诉记者,导致敦煌水资源紧缺的因素很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敦煌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量不断增加。

  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敦煌市原有的10000亩咸水湖和1000多亩淡水湖80%已经消亡。目前仅存的天然林、草场、湿地正面临加速退化的威胁。同时,绿洲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

  距敦煌市区仅120公里的西部,毗邻新疆罗布泊地区,在浩瀚沙海和茫茫戈壁中,仍然保存着大面积的湿地西湖湿地。但是,这个敦煌最有效的生态屏障,正在逐渐萎缩,荒漠化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听当地的老人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坑湿地的农民都用羊皮筏子。”唐玉西湖湿地管理局21岁的护林员,站在后坑湿地的“岸边”指着“湖心”说:“那里曾经一片汪洋,现在只剩下芦苇了。”

  湿地萎缩的痕迹随处可见,原本很高的芦苇变成了低矮的盐生植物;沼泽地板结成一层厚厚的硬壳,变成了不毛之地;地表裸露处盐碱析出,形成了盐碱地。到处枯死的胡杨及荒芜的景象,很难让人想象它曾经的美丽。

  湿地的退化速度十分惊人。资料显示,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西湖湿地草地面积萎缩了50%,湖泊水面减小了73%,沼泽面积减小了40%。

  西湖湿地高工袁海峰说,地下水超采,水源被截流,库姆塔格沙漠虎视眈眈……西湖湿地一旦失守,敦煌就危在旦夕。

  党河流域的敦煌、肃北、阿克塞3县市人口由解放初的3.9万人增加到现在的20.15万人,增长了4.2倍,且每年旅游人数达140多万人次;灌溉面积由14.06万亩增加到48.52万亩,增长了2.45倍;用水量由1.445亿立方米增加到4.26亿立方米,增长了1.95倍。

  用水量猛增,但敦煌年降水量和党河年来水量基本没有变化,地表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只能靠大量开采地下水来弥补,导致地下水以每年0.24米的速度下降。

  18万人要生存,不能开源就只能节流,于是敦煌走上了“节水之路”。

  “三禁”从2004年9月开始,市政府对滥垦乱开荒地、无序移民和非法开采地下水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和打击。此外,加大了农业节水力度,积极示范推广了以滴灌、小管出流、管灌、垄膜沟灌等灌溉模式为主,以种植葡萄、大枣、日光温室、瓜菜等农作物为主的高效节水农业。

  节水效果颇为显著。2010年,敦煌市总用水量控制在3.8亿立方米以内,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56%提高到5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232立方米降为74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52%,城市管网漏损率由15%降为8%,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和地表水水功能区达标率都达到了100%。

  无奈的是,人口快速增长,有了更多向生态索取的手,地下水位下降的势头难以遏制。每年近1亿立方米的地下水超采缺口,让敦煌绿洲危机重重。

  引水,必要而紧迫。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