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生态文明智库将打造世界一流互联网模式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
摘要: 日前,201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新常态暨环境与健康伦理自觉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近百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等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与健康发表个人见解和调查研究成果。

生态文明智库将打造世界一流互联网模式

  中新网1月11日电 日前,201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新常态暨环境与健康伦理自觉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近百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等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与健康发表个人见解和调查研究成果。

  据悉,论坛始于2015年,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思想为宗旨,由中国生态文明智库、世界杰出医师协会主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协办。论坛旨在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新常态的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决策建议、企业技术服务和宣传教育为主要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国家体制的改革。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张云飞教授认为,当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同志提出绿色GDP核算体系以来,一直未实现,造成企业经济行为失控,污染加剧。他建议要从绿色发展的视角着重于统计制度、审计制度、会计制度、财税制度等制度建设开展绿色GDP核算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生态文明重在建设,特别是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之中,创造“五位一体”新格局的社会转型出现一系列制约因素值得深入探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孙要良博士认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地方环保部门遇到不少限制因素,首先在地方政府中,环保相对经济做的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工作,往往缺乏召集力度;其次,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干得好事常规工作,干不好就要追责,而且以后无论何时出问题,由于有终身追责,这导致其他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协作遇到障碍。他还认为,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作为主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国家公布的核心价值观,即24个字没有“绿色”价值观念。生态文明作为社会倡导的生态道德在国家公布的“八荣八耻”中也没有关于生态道德的观念,由此他建议“八荣八耻”要扩展成“九荣九耻”。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中心副主任、哈尔滨市开发区环保张彦林局长认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推进,要依靠专家团队,特别是生态文明智库。智库可以把环境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我们执法过程中发现“土豆皮违法排放”问题,智库专家研究,建议组建“生物有机固废无害化和再利用公司”,由此,填补了我国固废处理只关心无机物,忽略有机物的理论和实践空白。

  北京大学马列学院郇庆治教授认为,生态文明重在建设,不能离开实践示范,特别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我们理论工作者不是参与,而是发挥指导作用,特别是要把西方“浅绿”(人类中心论)、“深绿”(自然中心论)和“红绿”(生态马克思论)与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涯人教授认为,学界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有两种观点:一是并行论,把生态作为“五位一体”格局的1/5。二是主导论,即认为生态是处于“五位一体”格局的中轴。前者是生态文明化,后者是生态决定其他,特别是自然再生产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欧阳志远教授认为,自然再生产能力逐渐成为生产力进步的决定因素,生产关系中妨碍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成分日显。社会根本矛盾正在由生产效率与经济公平的矛盾,变为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的矛盾。生态问题是公众性问题,绿色发展要替代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把审视焦点由资源存量转移到生存质量。生态文明智库负责人叶平教授赞成这种观点,认为自然再生产能力要重新界定,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承载阈限决定自然再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无人干预的自然生态描述,而凡是生态被人为破坏的地方,既超过自然承载阈限,也危及当地人的健康底线。在当前,倡导生态文明主要体现在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因此自然再生产能力体现为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函数。欧阳志远由此认为,绿色发展的内涵是:“调整生产关系,改革上层建筑,解放利于自然生息和人民幸福的生产力,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生态文明基础理论问题上,学者出现观点分歧。四川师大唐代兴教授主张,生态文明的基础不应当是生态学,而是环境学,遭到学者反驳。河南大学郑惠子教授坚持生态学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尽管生态学被称为“颠覆性”的科学,颠覆的是数理化文化,即征服自然的文化,而且生态学内部出现了向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扩展、观点各异、立场纷呈,在正统的物理学家看来,生态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但是,生态学作为一种生物与环境共生的理论,不失为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生态学,就无所谓生态文明概念,如果非要把环境学替代生态学,那么符合逻辑的应该是环境文明而非生态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肖显静教授赞成郑惠子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生态文明基础还包括生态学哲学。他认为,国外学者对生态学哲学的研究也是刚刚兴起,但已经显示出生态学与生态文明相嫁接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值得关注。

  “在我国应该大力推进生态学哲学以及生态学与生态哲学研究,这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显静表示,生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不同于传统科学,以至于有人称之为“软科学”、“后现代科学”等;生态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对生态保护实践意义非常巨大;生态学是一门思想基础性学科,生态社会科学如生态政治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管理学、生态法学等,生态人文学科如生态文学、生态哲学等,是以生态学基础知识及其思想作为其思想来源的。不过,在我国,关于“生态学究竟是什么,它怎么样以及它为什么这样”的研究,即生态学哲学的研究,并没有广泛展开,关于生态学与生态哲学之间的关系,也少有人深入考察。对此,肖显静教授着重分析了它们的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意义。

  湖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湘溶表示,生态危机的人为性和生态文明的为人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人,在于培养出具有生态化人格的现代公民。他认为,生态化人格的现代公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人的态度的转变,要改变那种麻木、冷漠、悲观、失措和盲目的心态。二是人的思想观念的破旧立新。三是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由此今天的生态文明就是要造就出一大批具有上述人格的公民,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归宿。

  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亦是它的归属。培养具有生态化人格的现代公民离不开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不但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且是一种综合教育和终身教育。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必须把具有生态化人格现代公民的培养当成自己的宗旨与目标,并对生态化人格作出确当的把握。

  西南大学哲学系孙道进孙道进表示,忽视自然、人、社会的复杂性与非线性关系,这是时下生态危机、人自身的危机以及社会危机的逆向演进逻辑,也是绿色资本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不彻底性”病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非常规科学”立场和视野,将自然、人与社会耦合起来思考,把自然的解放、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解放统一为劳动的解放,即“去资本化”的劳动的解放,并通过劳动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解放才有可能。

  针对目前日趋严重的雾霾问题,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郭辉在会上表示,雾霾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我国自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累积的结果。雾霾是种病!席卷中国的雾霾表明中国过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严重的病态,它已经严重危及到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人基本的生存和健康。健康是最普遍的福祉,是人类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自然是人肌肤之外的身体,人类的健康与自然的健康具有一体性。面对中国当前危及基本生存和健康的严重雾霾灾害,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选择移民,这一新的生态移民潮具有一系列与传统生态移民迥异的特征,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如何应对和引导这一新的生态移民潮,将是未来我国政府和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垃圾问题在我国已经呼喊多年了,但是因其难度太大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治理。近年来,山东寿光蔬菜基地被洋垃圾包围,对蔬菜造成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王久良从《垃圾围城》到《塑料王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中国的垃圾处境,天心可鉴,令人肃然起敬。当然,他透过镜头或摄像头所反映的还只是冰山一角,真实情况有的要比他反映的更严重,长期介入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本身都有一个估计。针对以上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孝廷教授强调说,垃圾是一面镜子。在垃圾面前,某些当权者最初的许多豪言壮语不但显得脆弱无力,而且还多了扯谎的成分。而洋垃圾更是面目狰狞、后患无穷,对此必须进行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系统的反省。

  日本、法国、德国、尼泊尔等十余个国家的专家也深刻阐述了生态对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侵害的方法。生态文明智库提出通过互联网模式的创办,把全世界专家学者用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世界各地建立互联网工作室,最终以北京为集积中心,把国内外生态治理措施的成果和我国生态文明相结合,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及理论联续实际的精神编辑成册和新媒体传播。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5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