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七大工程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邱启文2日向记者透露,我国将实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保护与减贫等七大工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环保部当日召开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新闻通气会上,邱启文介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高等植物35000多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8000余种,已记录海洋生物28000余种。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起源地,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均居世界第一。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邱启文说。
我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上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布和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
历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资金投入 资料来源: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四次国家报告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保护地的保护网络体系。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2020年达17%的目标。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截至2014年底,海洋类型保护区共68个,总面积7115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海洋保护区17个,总面积5089平方公里,建有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58处。建立了60多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由2000年的1100余只增加到2013年底的1864只。野生朱鹮数量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目前1000多只。
邱启文介绍,我国还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投资达3626亿元人民币,约105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近十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净增长10万平方公里,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原植被盖度提高11%,修复红树林等退化湿地2800多平方公里, 实施水土流失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监管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已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探索建立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体系与配套政策措施体系。我国有32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邱启文同时表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压力仍然加大,生物多样性退化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徐海根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多样性在下降,而外来物种种群数量还在增加。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我国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重点,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七大重大工程,包括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摸清家底;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掌握动态变化趋势;强化就地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迁地保护,收储国家战略资源;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试点示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在回答本报记者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何与‘十三五’时期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相结合”的问题时,邱启文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具体结合的问题。”
|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处在危急关头 资料来源: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
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资源处调研员蔡蕾告诉记者,《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已划定了35个保护优先区,目前,环保部门正在与国家扶贫办协调,列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与贫困区相重叠的地区,作为保护优先区域,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贫困人口的脱贫。
蔡蕾说:“此前,环保部门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展了试点,比如通过鼓励原住民养蜜蜂,以减少砍伐森林资源。最终确定的名单预计很快会公布。”
通气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李俊生告诉记者,我国已经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学价值评估,“以2011年为基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生物多样性直接经济价值高达78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GDP的两倍多。如果加上服务功能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会非常大。”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