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播撒绿色种子 推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Eedu.org.cn 作者:张黎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3/10
摘要: 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离不开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更离不开家庭、学校的积极支持。

本报记者张黎

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离不开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更离不开家庭、学校的积极支持。

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建议,生态文明建设应当融入高等教育建设之中,将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中。

高校应先行一步成为“排头兵”

王文银从动物保护的角度引发思考,在他看来,目前很多高校尚未意识到动物保护与育人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

王文银指出,一些高校的某些做法割裂了动物保护与育人使命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校园流浪动物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驱逐和消杀,同时,拒绝成立学生动物保护组织并阻止学生自发的流浪动物救助活动,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情感伤害和人格影响。

来自他的调研显示,目前各高校对学生成立动物保护社团的态度大多消极。“只有少数学校支持,并与学生社团合作建立流浪动物管理机制;部分学校保持中立,对学生的活动不支持也不反对;大多数学校持反对态度,认为与学校的校园管理规范相冲突,要求不得以学校名义参与动物保护活动,大多高校行政部门禁止学生成立动物保护团体。”

“高校及团委应批准学生成立动物保护协会的申请,并对学生的公益性动物保护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王文银建议,培育学生的动物保护慈善意识是高等院校的育人使命,即使做不到将动物保护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至少不应禁止学生志愿者组织起来从事动物救助公益活动。

他建议各高校支持、鼓励弘扬慈善文化、巩固社会善良根基的公益活动。

同样聚焦高校教育,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则表示,高校作为人才、学科、科研和文化高地,应当义不容辞地服务国家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结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痛点、难点,杨振斌建议,高校应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推动建设一批环境治理、污染防治等领域的顶尖学科。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要加强创新研究,致力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大成果,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强有力地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杨振斌强调,应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价值引领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责任情怀,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关注和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环境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高校校园显然可以成为先行一步的“排头兵”,引导大学生做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先锋队。

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校园日常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生态环境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这份颇有分量的《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重点任务。

在学校教育方面,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学科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法律规范建设;在社会教育方面,加强生态环境法律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提升各类人群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科学素养。

《行动计划》是指南,更是号角,它催促各地快马加鞭迅速行动,为生态文明进校园出实招、谋实举。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小学校园,相关实践早已在如火如荼的行动中“润物细无声”。

记者留意到,早在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等4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小学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生态环境意识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工作,认真部署安排,制定具体方案。在相关学科教学、课内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管理各环节中充分体现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使学生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地方和学校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

在中小学校园内“兴生态文明之风”,近年来,各地的实践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在湖北恩施州,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从2019年开始要求全州一年级至九年级每学期安排环境教育课。

在北京,持续开展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环保儿童艺术节、生态环保进课堂等活动,每年约有两万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多部门扩展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至52家,连同62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每年约200余万人前往参观学习。

在浙江,生态环境部门每年都会评选一批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每两年还会会同教育部门评选一批省市绿色学校,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绿色学校的平台,将生态文明意识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将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各地各级学校开发的生态文明相关课程也越来越丰富。相信随着《行动计划》的实施落地,生态价值观将成为校园文化营造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不断增强师生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校园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庭和社区,推动全民更广泛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