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世界抗震救灾经验面面观

Eedu.org.cn 作者:高博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1
   如何帮助在地震中失去财产和健康的民众?如何尽快恢复灾区的平静和秩序?应对一场特大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仅需要投入几万名专业人员和数百亿资金,还应广泛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抗灾重建经验,以便有效组织这一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杜绝瘟疫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地震造成的损伤大部分是划伤和瘀伤。一小部分人单纯骨折,少数人会发生严重的多发性骨折,或需要手术和其他急救治疗的内伤,这些人在地震发生后的前24小时需要医疗服务。一般在地震后3到5天内,伤员会不断被送到医疗机构,此后有关医疗需求逐步恢复至正常。伤员就诊可能会出现两次高峰,从医疗点附近地震灾区送来的伤员会构成第一次高峰,从比较偏远的地震灾区送来的伤员构成第二次高峰。

  在随后的几天或几周内,就得防止腹泻和呼吸系统感染之类的疾病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只要注意保持饮用水安全,加强疾病监控系统,就不会有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情况发生。自然灾害并不会给受影响的区域带来之前并不存在的疾病,零星病例的发病率升高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一般不会出现。震后疾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用水卫生基础设施受到破坏、给儿童接种疫苗等公共卫生服务中断、对蚊子和啮齿动物等病媒生物的常规控制中断等。

  最常见的灾害流言之一是,死者尸体如果不立即掩埋或焚烧会导致疾病流行。事实上,与死者尸体有关的健康危害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当尸体接触到水源系统并传播肠道疾病致病菌时,污染才有可能发生,但病例极为有限。相反,对幸存者实施的卫生措施和水质控制对控制霍乱的传播才是至关重要的。蚊子传播的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与尸体无关,尸体与流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也尚未得到科学论证。

  2005年巴基斯坦7.6级地震的救灾经验是,由于受灾人口众多,瓶装水不能解决长期问题,必须设法找到水源,使用净水设备,确保灾民喝上清洁的水。在震后一年的救援阶段,应把医疗站和物资发放点设置在灾民帐篷附近,以免灾民长距离四处走动,这样有利于防疫。此外,要为灾民聚居地稳定地提供清洁的饮水,临时厕所要挖得足够深,做好消毒工作。

  2003年伊朗巴姆大地震,为了防止出现疫情,震区的自来水系统被禁止使用,灾民只有通过供水车等才能获得干净的生活用水。伊朗政府还将巴姆地区划分为12个区,每个区都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负责监控卫生状况和环境问题。

  救助儿童

  在中国汶川大地震这样死伤严重的自然灾害中,一些儿童的心理创伤很严重,即便那些亲人都幸免于难的儿童,其心理也可能有创伤。在灾后若干年内,这些儿童可能还会出现悲痛、抑郁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等。如何在灾后有效救助儿童,使他们重新鼓起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简称儿基会)专家杰弗里·基尔说,无论是在战区还是在灾区,尽快为孩子们建立一个类似学校的安全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因为灾区儿童在其熟悉的生活发生彻底改变以后,周围的环境越是混乱,就越会使他们感到恐惧和孤独,也越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重新回到一个与同龄人共同学习和游戏的环境,将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使他们感觉生活又重新回到正轨,从而有利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修复精神创伤。

  作为儿基会专家,基尔参与救助过受到伊拉克战争和东南亚飓风灾害影响的儿童,拥有在冲突地区和自然灾害地区救助儿童的丰富经验。他说,创造一个学习环境不一定是建立真正的学校,因为在地震灾区,教室往往已经倒塌,或者存在安全隐患,不能继续使用。此时,一顶帐篷、公园里的一片空地,甚至是一棵树下,都可以开辟成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天地。有大人提供安全保护,有食物和水等生活必需品,再加上简单的教学或游戏用具,这些地方就可以成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临时学校”,而入学儿童也不一定是孤儿,有家长的孩子也应该参加。

  在“临时学校”里,老师带着孩子们学习或者游戏,彼此之间相互交流,重新建立起同学和师生友谊。孩子们将会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将会感觉到,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改变,原来的生活至少还有一部分存在。此外,在活动过程中,那些存在严重精神创伤的孩子往往不愿参加集体游戏,不愿与人交谈,老师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们,给予他们特殊的心理辅导和照顾。

  儿基会的另外一条重要经验是,在灾区建立“临时学校”的同时,还应建立儿童失散亲人联络中心,帮助孩子们尽快找到父母。即便父母均已遇难,也应帮助他们及时联络其他亲属,让亲人的关爱及时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这样将大大加快儿童的灾后心理重建过程。

  在斯里兰卡,儿基会工作人员就曾在灾区难民营里建立起“儿童安全区”,为当地儿童提供游戏和学习的空间,同时建立失散亲人联络中心。在那里,孩子们有老师和同学陪伴交流,尽管外面的环境较为混乱,但孩子们知道还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受伤的心灵也会得到一分慰藉。

  大多数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韧性”,只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关爱的环境,再加上亲人或朋友的爱护以及一段时间的心理修复,他们就能最终扫除心理阴影,迎接新生活。

  恢复通信

  在发生自然灾害后,通信设施容易受到破坏,无法保证救援部门与灾区直接联系。在地震频发的日本,保证地震后通信能力的及时恢复成为各部门和电信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每次发生较大地震时,日本电信企业的设施都会遭受损失,严重时会导致局部地区的手机信号中断。但在吸取多次地震后通信不畅的教训后,相关部门和电信企业的应急准备越来越充分。目前的技术和调度手段可使日本电信企业的维修人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赶到灾区抢修,恢复通信设施,保证受灾群众和援救人员及时联系。

  地震发生后,日本电信电话公司一般会在灾区的临时避难场所安装传统的公用电话。日本电信电话-多科莫公司还在避难场所安装给手机充电的设备。一些移动电话运营商还开设免费短信平台。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还在地震、台风等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开设“灾害用留言电话”,某位受灾者可以拨打171留言,别人再拨打171时,只要输入那位受灾者的电话号码,就可以听到相应的留言。

  在灾害应急机构的要求下,2007年4月后在日本出售的手机都安装了GPS接收器。这样,即使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救援人员也可以追踪到他们的位置。

  排查危房

  大地震导致房屋受损或倒塌,在震后该如何进行危房排查,以消除安全隐患呢?

  参与过1994年洛杉矶地震重建工作的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专家凯文说,负责灾区房屋检查工作的人员应是土木工程和城市建筑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排查重点应首先集中在医院、商场、银行、饭店和高层居民楼等建筑物上,因为这些设施是人员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问题,发生坍塌,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些表面状况良好的建筑物,其内部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凯文说,要根据楼房的建筑年代和材料以及地质状况对房屋的整体结构进行仔细勘查,主要检查承重墙是否受损,房屋的地基是否移位或者沉陷,楼层之间是否出现错位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张简说,美国一般将震后未倒塌的房屋分为安全、轻度受损和严重受损三类。对于后两类房屋,专业人员分别用黄色和红色标志区别开来。黄色标志表示房屋受损不严重,可在内部短时间停留,修缮后可继续住人。红色标志则表示房屋危险,不能进入,必须拆除。“红色”危房被拆除前,警方会在其四周用黄色警戒线围起来,提醒人们防备不测。无独有偶,希腊人也有类似措施。

  谈到房屋抗震,张简说,在建造房屋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建筑抗震的设计和施工要求来操作,另外要对一些旧房及时进行加固。比如,1981年洛杉矶市通过法律要求房主必须要用钢筋对旧砖石结构的房屋进行加固。由于执行了这一法律,1994年洛杉矶地震时,虽然有许多房屋严重开裂,需要拆除重建,但都未倒塌,因而没有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立体制

  特大灾害需要举国迅速响应,施以援手。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灾后建立了国家灾害管理体系。1985年墨西哥8.1级地震,造成全国数千人死亡。此后,墨西哥成立了全国重建委员会,具体职责包括安置灾民和优先修复受损住房、医院、学校以及通信、供水系统等。为避免政府机构和企业过于集中于某一地区,重建委员会鼓励部分中央政府机构和企业转移至其他地方。另外,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墨西哥1986年建立了全国民防体系。墨联邦、州、市三级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民防部门,墨联邦政府还于2000年颁布民防总则,从法律上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转。

  巴基斯坦鉴于2005年大地震中缺乏常设的灾难应急处理机构,没有用于应对灾难的国家数据库,缺乏相应的后勤计划,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等教训,在2007年成立了国家减灾局这一常设的灾难应急处理机构。

  发达国家的应灾体系较为成熟。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由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三个层次组成。其不足在于,由于强调属地管理,即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首先由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无论灾害的规模及范围有多大,救援的指挥和决策工作都由当地政府官员负责,而州或联邦官员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即便是总统也只能对救灾工作发挥象征性的支持作用,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救灾的资源调配和工作效率。一旦自然灾害发生在相对贫困和对灾害准备不足的地区,这样的体制往往会造成救援工作迟缓,从而使灾情扩大。2005年发生在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日本的抗灾应急体系则相对完备。本州岛中部濒临太平洋的地域被称为东海地区,那里发生的大地震具有周期性,震中通常位于静冈县骏河湾周边地区。为了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把东海大地震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小范围内,日本政府很早就成立了东海地震对策专门调查会,从可能遭受地震灾害的各地方的现状着手调查,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各种对策,并于2003年出台了《东海地震对策大纲》。

  可能受到东海地震波及的日本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紧急对策。例如,名古屋市的《东海地震对策实施计划》由灾害预防、应急对策、灾后重建等条款组成,内容包括桥梁、道路、海防的加固和维修,灾害信息的收集和发布,避难场所的设置和受灾公共设施重建时的优先顺序等。每一条对策都落实到具体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有明确的分工规定。(高博根据新华社讯整编)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Tags: 地震,抗震救灾,经验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