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五个最大供水工程:中国南水北调上榜
日本东京G-Cans工程
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拥有3000多万人,但是,在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东京的地下却遍布巨型隧道,这些隧道大部分时间是空的。这些隧道就是东京市郊崎玉区的G-Cans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日本首都东京当夏天雨季发生洪灾时,可以将地面积水经由地下排出。虽然全球大部分地区正因化学污染和干旱面临淡水缺乏,但是,全球变暖也可能带来日趋频繁的暴雨,淹没很多人口密集的地区。
如果东京的降雨量增大到危险水平,G-Cans的涡轮机将开始把水泵出江戸川河,送到5个防泄漏竖井中的1个。这些竖井每个直径约105英尺,深213英尺。与这些竖井相连接的G-Cans隧道长4英里,G-Cans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路。
新加坡滨海堤坝
在大多数国家意识到未来水缺乏之前,新加坡就感受到了这一问题,于是新加坡人就开始收集淡水。这座由城区组成的小岛国几乎四面海水环绕,因此岛上的居民——现在将近500万人——得到饮用水的地方很少。随着人口的增多,水缺乏的威胁也在加剧。既然选择有限,新加坡政府就开始围截河口创造人工蓄水池。
滨海堤坝于2008年11月开放,跨度为1150英尺,由9道冠形铁闸组成,每道闸高90英尺多,铁闸的高度是根据新加坡涨潮时的最高水位设定,以阻挡海水涌入蓄水池。在低潮期的降雨天气,闸会被放下;在高潮期的雨天,坝里的泵会把水抽出。与此同时,降雨淡水也能流入坝内。循环1、2年后,滨海堤坝就会成为一个纯粹的淡水库。
新加坡政府称,滨海堤坝的集水区占新加坡1/6国土面积。 因此,虽然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收集淡水的集水区面积却不小。
美国加州橙县地下水补给系统
美国加州芳泉谷的地下水补给系统是投资4.8亿美元的水处理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补给系统,它能把橙县的污水转化为饮用水。
在某些方面说,橙县很幸运:橙县水利局的德斯姆克称,橙县是加州为数较少的地下水供应充足的地方之一,但是,人口急剧增多增大了对水的需求,巨大的水消费给该县人带来了一个甚至更严峻的问题:如果橙县地下水的水位开始下降到一定程度,太平洋的海水就会渗入淡水,破坏橙县的水供应。
为了防止地下水供应受到海水的污染,加州科学家用水而不是混凝土建立一个屏障,首先,工程师们使用反渗透、微孔过滤和紫外辐射净化污水——以往可能被排入大海,使污水转化为标准饮用水。然后他们使用36个3英里深的井——距离海岸约5英里——的一个把这些再生水注入地下。德斯姆克说,这些井类似微孔管。这一高压水体形成了把海洋和地下水盆地隔开的堤坝,不让海水侵入。
1975年,橙县对这一方法进行首次试验,新的地下水补给系统于2008年1月开始实施,该系统能生成和注入15倍多的纯净水。新系统把橙县的海水屏障扩大了,也满足了人口发展中的水供应问题。德斯姆克称,鉴于目前的淡水撤出率,每天需要注入300万加仑水来维护水屏障。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