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世界粮食计划署高官:“中国经验”助全球“抗饥”

Eedu.org.cn 作者:肖欣 于帅帅    资讯来源:中新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5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电 非洲之角地区60年来最严重的饥荒愈演愈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中国办公室主任黄安生(Brett Rierson)23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未来6个月内该地区依然无有效降雨,灾情可能将进一步恶化。目前仍存在2.15亿美元的救援资金缺口。他强调,解决非洲乃至全球饥饿问题,长效投资和能力建设是关键,“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最新发布的非洲之角饥荒灾情报告显示,该地区目前超过1300万人亟需人道主义救助。除食物外,当地还需包括医疗、水资源和环境卫生以及农业畜牧业建设等援助。在受灾最为严重的索马里地区,有超过400万人受灾,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流离失所。

  WFP全球“反饥饿大使”、世界著名马拉松运动员保罗·特加特(Paul Tergat)来自肯尼亚。他说,目前发生在非洲之角地区的饥荒“非常严重”,许多人因饥饿死去,更多的人无家可归。索马里的大量难民涌向肯尼亚等邻国。

  黄安生介绍说,WFP计划向非洲之角地区超过960万受灾民众提供食物,目前已实际援助了740万受灾民众。其中包括中国政府为支持索马里的救援行动而向WFP提供的迄今单笔最大额度捐款1600万美元。不过,救助非洲之角的行动目前仍存2.15亿美元的救援资金缺口。

  这位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的WFP高官特别指出,中国在解决饥饿问题方面拥有“领先世界”的成功经验。WFP中国办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将中国抗饥饿经验介绍到世界其他地方,“这是中国在消除世界饥饿方面能够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他称,中国经验包括向小水电、灌溉、水资源储备建设方面进行投资,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经济。他指出,非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几乎完全依赖降雨,如何能够在灌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的贮存等农业发展方面帮助非洲国家进行能力建设,是世界其他国家最应该伸出援手的方向,也是能够长效帮助非洲地区减少饥荒的关键途径。

  特加特是WFP全球“反饥饿”行动的早期受益者。在向中新社记者回忆“挨饿的童年”时,他不失风趣地说,自己能在马拉松上有所成就,便是因为儿时每天睁开眼便想要跑去学校领取“WFP提供的食物”。身为WFP“反饥饿大使”的特加特认为,各国政府应该推动立法,制定更多的政策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增大对教育的投资。因为加大对农业和教育的投入将是未来消灭饥饿问题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肖欣 于帅帅)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