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尽显南京特色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0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办,南京市规划局承办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9月20日-22日在南京举行。昨天下午,主办方在金陵饭店召开了本次年会的首次新闻发布会。
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石楠介绍,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城市规划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通过全体大会、专题会议、自由论坛、特别论坛、主题展览和工作会议等形式,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作报告,同时在行业内广泛征集论文,系统交流一年来我国各地在城市规划研究、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和规划教育等领域的最新成就,探讨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参与度高的特点。
今年是南京首次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南京市规划局副巡视员孙银根告诉记者,本次年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里专门成立了规划年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了筹备组织协调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将出席本届年会的多场重要活动。市规划局作为具体承办单位,从年初起就开始了筹划准备工作,成立了规划年会筹备工作组,前期下设4个工作小组、后期调整扩大至11个工作小组,开展了大量的组织协调、会务资料、服务保障和宣传推广等工作。
据悉,截至目前,共有2800多人正式注册报名参会,预计今天参加会议的代表将有3500多名。其中,包括国家住建部和省市的领导、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国内顶尖专家、知名学者、规划编制单位的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海外和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等。
转型与重构,年会主题针对性强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城乡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操作手段都将发生重大改变,作为引导和控制城乡发展的城乡规划也同样面临着转型和重构的必要。城乡规划要实现转型并进行重构,就必须充分认知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内涵、动态及其可能的方向与成果;充分认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内容、实践手段和操作方式;充分认知城乡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可以作用的方式。本届年会选择“转型与重构”为主题,旨在通过学术研讨,推动规划创新,以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认真探索以下课题:切实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策略;建立适应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城乡规划体系,有针对性地完善区域和城市发展方略;针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前景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强化城市群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研究,提升城市群作用的机制体制与对策研究;研究包容性发展的内涵与相应的空间策略;顺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需要及可能后果的城乡空间规划策略;研究节地节能型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及评价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城乡规划对策;适应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行政体制改革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完善;与行政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城乡规划决策制度创新;完善各层次和各类城乡规划评估的制度与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城乡公共空间体系建设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城乡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规划策略;以完善城乡规划效能为基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制度建设等。
开放性强,年会公众参与度高
规划工作本身一直致力于公众的参与,本届年会亦体现了这一特点。
公开征询建议。秉承“开门办年会”的原则,筹备期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行业内开展了的建议征询活动,围绕年会需要研究的议题面向全国规划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建议的公开征集工作和公开评议。最终,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规划师敬东的《城市规划的乐趣》、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师刘泉的《“宅”时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及规划设计的应对策略》,被评为最佳建议奖;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所长、高级工程师钱紫华的《中国城市社会的分层现象与规划应对》,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研究助理、博士生陈婷婷《保障性住房的反思保障什么》、洲联集团总裁赵云伟《转型与重构市场化规划》等3项建议获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优秀建议奖。
多方联合办年会。经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专题会议和自由论坛板块向各地规划机构开放,学会向全国规划管理、编制和教学单位发出邀请来联合组织这次年会: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了《自总体规划向何处去》,与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合作《低碳交通》,与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合作《聚焦规划评估》等3个自由论坛。
多渠道征集论文。今年年会的主题是“转型与重构”,经过深入广泛的征集,目前共征集到论文1786篇,经过学会各专业学术委员会和相关评审专家的认真匿名评选,评选出年会宣读论文和交流论文共计1000篇。专家们一致认为,今年的学术论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创历史新高。
广泛的参与度。正式注册报名参加今年年会的人数已超过历届,预计将达3500人,除了学会领导机构、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全国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国内各规划编制设计和科研教学机构外,今年还吸引了许多境外机构的参加,包括联合国人居署、美国能源基金会代表,“德中同行可持续发展”成员、德国环保低碳领域的企业代表,韩国国土都市计划学会,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规划师学会等。
绿色低碳,年会代表乘地铁参会
“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规划”、“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城市的碳排放量实现零或负增长,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实践低碳规划的技术”等话题将是本届年会重点关注讨论的内容。
为了践行绿色低碳的规划理念,本次会议将利用既有公交系统,组织与会代表的出行,所有参会人员,包括参会的国家住建部、省市领导和专家都将乘坐地铁参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石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9月22日是全国无车日,在这一天我们的年会代表乘地铁上会更有意义。”整个年会倡导节能低碳理念,会议尽量少用纸张,提供短信通知服务,年会论文集以光盘刻录发放,主题展览均采用简装标准展板,为与会人员就餐提供盒饭等,多方面打造“低碳年会”。
四条线路,全方位展示南京特色
南京既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史、450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中心城市。南京既是中国城市发展最新进程的一个缩影,也是研究探讨新时期城市科学转型的一个典型。新产业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新人才正在呼唤着我们的城市,新产业新人才正在催生着城市新功能新空间新品质,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既是紧密交织的综合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驱动链条,新的经济业态与新的从业群体,是新一轮城市转型与重构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量。
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南京召开,既是全国规划行业对南京规划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也是提升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
为了进一步展示南京特色,组织编印了反映近年来南京城市规划建设新成就的《南京城市规划汇编》;为方便与会人员联系交流,会议承办方组织汇编了驻宁规划编制设计研究单位的介绍;同时,还首次编制了《南京历史文化地图》、绘制了大比例尺《南京城市交通地图》提供给与会代表。
“现代宜居人文绿都、龙盘虎踞古都格局、十朝都会古今风貌、高品质城乡新都会”4条专业学术考察线路的选择,也相对集中体现了南京在历史文化、生态绿色、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资源和特点。考察过程中,主办方还将对参与考察的规划师进行“南京特色”问卷调查活动,以更好听取全国同行的意见建议。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建“理想城市”首推生态文明 广州:60个公园5年内拆围透绿 城市规划凸显生态自然历史文化 城市规划应考虑气象因素 北京城市规划将重编 人口控制规模提前10年被破 全国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武汉:一座“在绿色中呼吸”的城市 城市规划重在科学实施 北大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在深成立 环评不能缺席城市规划 家呼吁尽快制定出台《景观法》 深圳与新加坡签订首个城市规划合作项目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