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年前的鸟语花香能否再现?
从冰冷化石到鲜活图像
“‘警星CCK-Ⅲ人像摹拟组合系统’是一个在公安部获奖的软件,也是我进行人像、化石复原主要依靠的工具之一。但运用这个软件之前,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工作。比如这次复原的孔子鸟,如何让压成平面的鸟变得立体呢?首先要画出平面图,然后进一步画出骨骼结构图,测出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还要进行大量的文字分析。而文字分析不仅要说明哪些是孔子鸟固有的身体结构,哪些是在化石形成中造成的变形;不仅要描绘现象,还要阐述导致现象的原因。这些工作完成后,才利用警星CCK-Ⅲ软件把基础图形进一步精确化。”赵成文教授介绍说。
“这样复原的图像准确率有多高?”
“准确率能达到90%以上。我希望最终的结果不仅经得起专家的论证,也经得起老百姓的推敲。”
复原花鸟的特殊关注
虽然是第一次进行动植物的还原,赵成文教授觉得比起人像还原还是要简单一些。不过久远的年代、动植物本身的特殊性等因素,仍然提出了一些新的难点。
赵成文教授举例说,对于中华古果化石,首先要分析它的成因,因为是火山爆发后掩埋形成还是在石灰岩沉积中形成会影响到对其形态的判断;要考虑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受到的外力作用以及化学分解的部分;还要考虑整株植物的颜色、叶片的形状、花果的位置和多少等。
“孔子鸟化石的羽鳞残损得非常厉害,现在只能看到两个杆。另外,孔子鸟生活在侏罗纪向白垩纪过渡的时期,不仅有亿万年的跨度,同时要关注冰河期气温骤降的影响。”
特征明显呼之欲出
“目前中华古果、孔子鸟和红山女神的基本形态都已经确定。根据化石结构来看,中华古果的花长在枝杈上而不是枝头,它的叶是互生的合叶。”
在赵成文教授的描述中,孔子鸟头部比较大;由于还需要在地面上奔跑,关注周围的情况,眼睛也比较大;由于退化还不完全,应该有退化的前爪;而由于后爪要起到支撑作用,比较健壮和粗大。“我准备复原一只站立的孔子鸟,一只飞翔的孔子鸟。”
赵成文教授特别提到,所谓“第一朵花”和“第一只鸟”也是基于目前的考古成果而言的,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发现更古老的花和鸟的化石。
盾牌形脸、飞扬眉、杏核眼(英目)、蒜头鼻、抿嘴、大耳垂……赵成文教授用简单的几个词,已经基本勾勒出红山女神的形象特征。“这是我第二次根据陶片进行还原。从陶片修复图上看,女神的嘴显得很大,但是根据我们分析,这主要是限于古代雕塑水平,在雕塑干燥的过程中陶土下坠造成的,实际上嘴应该没这么大。”
用专业知识注入灵气
美国、法国和埃及的科学家通过螺旋CT扫描和3D技术,曾复原了埃及法老图坦卡门的面部形象。仅仅依靠技术设备,三个国家得出的结果几乎一样,复原出的人像较生硬呆板。
而长期从事法医工作的赵成文教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撑,在人像的鼻子长度、眼部组织厚度等方面都严格遵循科学规律,用扎实的专业知识给复原图注入了灵气。
在新的领域再显神奇
这么神奇的技术,可以为民所用吗?赵成文教授告诉记者,在刑事侦查和考古之外,复原技术已经在其它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他曾经为山东一个重度烧伤的患者绘制出了健康状态下20岁和50岁的形象,让患者的哥哥姐姐看到之后都忍不住落泪;还曾经通过刑事相貌学鉴定比对技术,帮助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同父异母的一家人圆了世纪跨国寻亲梦。
“此外,还可以为故去的亲人还原头像,可以为整容者设计理想形象等。可以做的事很多,但协助破案才是我的主业,这些都算是副业吧!”
■新闻缘起
世界上第一朵花和世界上第一只鸟将在中国专家的手中“复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首席教授、刑事相貌学专家、痕迹考古学家赵成文4月28日说,他将用现代技术,对中华古果和孔子鸟进行复原。
1998年发现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地区的中华古果化石,已有1.45亿年历史,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被称为“世界最早的花”;1996年在这里发现的孔子鸟化石,距今已1.3亿年,被称为世界上“最早具有角质喙的鸟类”。
受朝阳市的委托,赵成文将“复活”世界上最早的花和最早的鸟。目前他已完成对朝阳市的牛河梁、四合屯等相关考古地的实地考察和拍图,随后他将利用考古知识和现代技术,对中华古果和孔子鸟进行复原。
与此同时,赵成文还将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女神像———红山女神进行复原。(据新华网)
■延伸阅读
“世界第一花”辽宁古果是怎么发现的?
“辽宁古果”为古果科,包括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它们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45亿年的中生代,比以往发现的被子植物早1500万年,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认为是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就此为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起源于我国辽宁西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辽宁古果发现破解百年难题
初次看到“辽宁古果”化石,人们似乎无法理解为什么一株看上去那样瘦瘦小小的植物会如此备受关注,人们更是无法将它同美丽的鲜花联想到一起。然而,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被子植物,生长于1.45亿年前的“显赫”出身注定了“辽宁古果”的不同寻常。虽然被子植物这个名称听上去有些专业,但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它们的身影和贡献。人们吃的大米、小麦和水果,身上穿的棉麻,医疗所需的药品,建筑所需的木材,乃至平常看到的各种鲜花,绝大多数都来自于被子植物。这类植物是现今植物界最高级、最繁盛和分布最广的一个植物类群。大自然只有进入被子植物时代,才有了真正的花,大地才开始真正变得绚丽多彩、生机盎然。哺乳动物更是随着被子植物的兴起而繁盛,并进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正因为被子植物与人类生活如此密切,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资源,所以它的起源及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学领域的重大问题。
历时七年多寻觅古化石
提起寻觅“辽宁古果”的过程,时间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1990年的夏天,孙革、郑少林等科学家在黑龙江鸡西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3亿年的被子植物的化石。孙革教授从中分析出了13粒原位的被子植物花粉。美国著名孢粉学家布莱纳教授认为这就是“全球最早的被子植物花粉”,当时世界许多科学家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打开达尔文迷宫的钥匙。在从1990年到1996年前后6年的时间里,孙革、郑少林等科学家在辽西留下了无数探索的足迹,洒下了更多艰辛的汗水,先后采集了600多块植物化石,从中发现了一些类似在蒙古发现的“似被子植物”,但真正可靠的被子植物还没能发现。
1996年11月的一天,一位刚从辽西野外回来的同事为孙革送来了3块化石。由于当时比较忙,所以他只是将标本暂时放到了抽屉里。两天后,当他在研究室里小心翼翼地打开用纸包裹着的化石时,他被眼前的第三块化石吸引住了:在这片化石上有一株貌似蕨类的分叉状枝条,其似叶子的部分呈凸起状,显然不同于常见的蕨类植物。50多岁的孙革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他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确,在主枝和侧枝上呈螺旋状排列着40几枚类似豆荚的果实,每枚果实中都包藏着2至4粒种子。他又把化石置于显微镜下更加仔细地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种子被保藏在果实之中。“这是确凿无疑的被子植物。”当晚,“辽宁古果”这个新的分类群便被确定了下来。
辽宁古果亮相《科学》
虽然1996年“辽宁古果”这个新的分类群便被确定下来,但是为了保持科学的严谨性,课题小组还是对这一新发现进行了更加详尽地研究和考证。在1996年到1998年这两年时间里,课题小组得到了孙革教授的老朋友、美国科学院院士、佛罗里达大学教授D·迪尔切的许多帮助。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们逐渐萌生了将这一成果公布于美国《科学》杂志的想法,他们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个世界顶尖的科技类杂志来了解中国的“辽宁古果”、来了解世界花的起源。
在经过了严格的专家审查后,1998年11月27日,《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了孙革等撰写的《追索最早的花———中国东北侏罗纪被子植物:古果》的论文,从而使“辽宁古果”终于得以在世界的注视下显露它的“庐山真面目”。一时间,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近百家新闻媒体蜂拥而至,并纷纷以“世界最古老的花在中国”为主题报道了这一重大发现。
■话外音
法医怎么开始了考古?
如果仅看赵成文的身份:中国刑警学院法医学系教授,恐怕都会惊讶于他在考古领域的成就,都禁不住要问:法医怎么开始了考古?我的采访也由此展开……
“我主要研究痕迹检验、现场勘查和刑事相貌学,但在兵马俑刚刚发掘的1974年,因为实习来到了陕西。后来又每年两次到西安军事政治学院讲课,跑这个文物大省多了,自然和文物的关系就近了。”
“其实考古和刑侦工作是有很大相似性的,都注重痕迹和物证。”长期从事痕迹检验的工作,使赵成文教授往往能在考古现场发现细小而有价值的痕迹,在西安的半坡遗址里,他发现了陶罐碎片上一个7000年前的人类指纹,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指纹。
在他20余年前的专著《刑事相貌学》第119页中,就曾写着:如果秦始皇的陵墓开掘,可以根据其颅骨复原出秦始皇生前的容貌;而现在,《中国古代痕迹研究》的著述,已经列入了他的计划之中。
Tags: 鸟语花香,远古,动物,植物,复原
责任编辑:ahaoxie>> 相关资讯:
从没见过这么可爱的猴宝宝 将玩具熊当妈妈 极端的气候 导致动物的生存形势十分"严峻" 网友评感动中国十大动物 母猪救夫夺冠 抹去动物眼中的孤独 动物灭绝警钟再度敲响 动物也要健身 韩国动物园推出动物减肥食谱 环境受污染 青蛙“男变女” 重走长江源记录 忧心!当曲源区动物越来越少 动物专家称:野生虎种群恢复不需要大规模繁殖场 长垣湿地千只白鹭安家 中国目前仅存不足50只野生老虎 南京要建600公里“动物通道”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