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浆纸一体化有助于荒漠化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更兼沙区的滥樵采、滥开垦、滥放牧、水资源紧缺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较为严重,防沙治沙的任务非常艰巨。
研究表明,在土地沙漠化的进程中,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累加作用持续的时间较短,基本稳定在4年之内。其中平均温度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作用在2年内达到最大,即因温度升高导致的沙漠化土地扩大情况在2年后达到顶点。此后温度变化对土地沙漠化进程的影响作用开始下降,而年降水量对沙漠化的影响在4年内达到最大;代表人为因素的耕地指数和草原载畜量的累加效应相比较而言更加明显,作用时间持续更长,超过8年。其中耕地数量的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在7年左右才达到累加效应的最大值,草原载畜量的影响更长,在10年内达到最大。研究同时指出,人口持续增长导致的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是耕地指数和草原载畜量对沙漠化影响产生累加效应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对目前我国土地沙漠化进程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
以海南为例。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土地具有热带海岸沙地的地域特征、形态特征、旱生植被景观特征和土地利用快速演变特征。在大气环流、雨影区和海流的共同影响下,岛西形成热带半干旱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环境,孕育并存在自然沙漠化发展的动力、空间和物质基础.岛西历史时期沙漠化受气候变化和毁林开荒等活动的影响,但仍是自然沙漠化为主的沙漠化过程。20世纪以来现代沙漠化经历了发展、恢复、再发展、逆转、波动等5个阶段,沙漠化既受数年或数十年尺度的气候变化的作用,又受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用因子分析等诊断、分析后认为,人为活动的贡献率远大于气候变化的贡献率,现代沙漠化已演变为以人为沙漠化为主的沙漠化过程。如万宁,万宁市海岸线总长109公里,有海防林4.21万亩,其中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1.77万亩。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沿海地区曾一度出现大面积毁林采钛,原来的森林之地,早已经充满戈壁石与沙砾。
为遏制土地沙漠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南省根据沙化成因及所处地理环境分别采取了不同防治措施。一是严禁在沙化区毁林养殖、垦荒农种、放牧采樵、大兴土木和开采。二是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或坡耕地以种果树为主,提高沙化区植被覆盖率。三是在岛四周风成沙化区内,大面积种树种草。如沿海沙化重灾区昌江县,其海岸线从昌化至南罗全长43公里,总面积52596亩,其中沙化面积34321亩,占总面积的65.24%。为根治沙漠化危害,金光集团APP积极响应海南省委省政府号召,不但捐献了200万元海防林建设资金,而且还结合林将纸一体化发展需要,积极投身昌江沙漠化治理行动,与昌江人民一道,采取先种野生植物再造林的办法,先后在半流动沙地造林1.6万余亩,成活率达到92%以上,有效的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尤其在排浦文清沙地(其沙地属于典型的热带沙壤,地表土壤稀少,全以细沙为主,渗水快、地表积水浅)科学种植六年生桉树,为排浦文清成功治沙作出了卓越贡献。
立足海南放眼全国,2005年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破坏大于治理”的状况转变为“治理与破坏相持”,全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在分析其中的原因时,有环境问题专家指出,虽然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农产品连续丰收,导致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种粮步伐放缓,大量农村劳动力被转移到城市工业社会谋求发展,由此导致大量低质农田撂荒,垦荒开发农田的举动大大减少,客观上为退耕还林还草构成了支持,也使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得到了休养生息,但根本原因还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启动的全国荒漠化治理行动引入了APP、华泰等现代林纸企业。他们以科技为先导,以精细管理为后盾,在打造现代治沙范本的同时,也将中国荒漠化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到更高层级。
基于上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框架下,如何鼓励企业以产业进入方式全面介入荒漠化治理行动,不但关系到国家目标的实现,而且还是拓展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发展沙棘经济,促进荒漠化治理”研讨会在京举行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