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科研项目闪耀太阳能技术领域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美通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11
  上海2010年10月11日电 /美通社亚洲/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在2009年被上海交通大学评为工程技术和电脑科学领域的最佳欧洲大学,尤其是在太阳能技术这个变得日益重要的领域中更是有着突出的表现。

  两个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的科研项目就是最好的例证。一个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又称“格兰泽尔电池”,EPFL 格兰泽尔教授凭借着这个项目获得了2010年的千禧技术奖,并获得了80万欧元的奖金。另一个项目就是“阳光动力”计划,这是全世界第一架仅仅依靠太阳能挑战全天候飞行的飞机。

  格兰泽尔(Michael Gratzel) 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的教授和化学家,也是科学成果被引用数量最高的世界十大科学家之一。他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贡献了30年的研究经历,目前他已在赫尔辛基被授予了千禧技术奖。

  千禧技术奖是全球享负盛名的科学成就奖之一,是芬兰“向改善生活之科技的致敬”。该奖项也是世界上最丰厚的科技奖项,旨在鼓励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技术恐惧的科研创新,更致力于促进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决策者的交流与探讨。该奖项创立于2004年,每两年由芬兰科技学院颁发。芬兰科技学院是一个由芬兰工业界及国家共同成立的独立基金。

  格兰泽尔教授于1988年在洛桑研发了他的首个太阳能电池,其灵感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了模拟植物将太阳光转化为可供其新陈代谢的能量的过程,“格兰泽尔电池”(又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一种有机染料来吸收太阳能,在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晶体中释放出电子,然后通过碘含电解质将这些电子传导到电池的电极。这些材料便宜且无毒,因此这种电池可以通过滚动印刷工艺大量生产。

  虽然现在的“格兰泽尔电池”效率还相对较低(能将11.5%左右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但是其成本低廉、生产便捷的优势使得这一技术备受关注并发展迅猛。另外,相对于传统的硅材料太阳能电池,“格兰泽尔电池”在应用上也更广泛,这些优势使得该成果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

  为推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在科技部、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和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开始着手组建介观太阳能电池研究团队。2008年韩宏伟教授被引进回国,其带领的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成功以碳材料为对电极并基于一块导电玻璃制备出全世界第一块大面积(10cm×10cm)全固态单基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板。这项成果对于“格兰泽尔电池”的工业化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9年8月,迈克尔.格兰泽尔教授在参观实验室后,对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快速发展及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已同意接受担任本团队的顾问教授,并以现有团队为基础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建立以其命名的格兰泽尔介观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心。

  2009年12月,程一兵教授加盟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介观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目前中心实验室面积超过500平米,另有近200平米的千级超净室作为单基板全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全自动示范性建设基地。韩教授所带领的小组现在正在制备第一块面积为1m×1m全固态格兰泽尔电池板。

  虽然此电池板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总部设于威尔士加的夫市的 G24i 创新公司,在格兰泽尔电池板的基础上已经制造出了第一批商业产品,即一系列的旅行背包,内部含有一个柔韧的太阳能板,能为各种电子设备反复充电。就在 G24i 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用于商业的格兰泽尔电池板的三个星期后,公司宣布其已经和中国最有声望的三家科研机构签订了正式协议,以便加快该技术的工业化发展。G24i 已经和天津的中国国家纳米工程技术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纳米技术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些合作不仅会让 G24i 开始大规模生产格兰泽尔电池板,而且也能进一步促进提高这些出色的电池板的效率和耐久率的研究。

  虽然现在没有使用格兰泽尔电池板,但是 Bertrand Piccard 和 Andre Borschberg 基于 EPFL 的技术制造出的阳光动力号是全世界第一架仅仅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便可全天候飞行的飞机。这架飞机有着波音747-400的翼幅,自重却仅相当于一辆家用汽车 (1600kg)。超过12000节安装在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源源不断为四个电动马达提供能源。在白天飞行时,这些太阳能电池同时也向安装在飞机内的锂聚合物电池充电,这些锂电池可以为飞机在夜间飞行时提供能源。

  今年的4月7号,数以万计的人群从瑞士各地赶到了佩耶纳飞机场,见证了这架飞机的第一次试飞。测试飞行员 Markus Scherdel 缓缓的将飞机升至1200米的高空,在那里 Scherdel 熟悉了这架飞机的飞行性能并且进行了首次飞行演练。1小时27分钟后,Scherdel 在瑞士沃州的停机坪上完成了第一次降落。

  “第一次飞行对我来说真是太兴奋了!”Markus Scherdel 走出机舱时激动地说。“阳光动力号的实际飞行与我们在飞行模拟器中的演练不差毫厘!尽管这架独特飞机的体型巨大,体重却极轻,但飞机的可控性依然优秀,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2010年7月7日早上06:51,阳光动力号由该项目的合作创建者兼首席执行官,Andre Borscherg 驾驶,从瑞士的佩耶纳飞行基地起飞。在经历了26小时不间断的飞行后,终于在2010年7月8号早上09:01回到了佩耶纳飞机场,成功结束了这次历史性的首次昼夜全天候的飞行。

  2010年10月12日,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创新与技术转化副总裁 Adrienne Corboud Fumagalli 女士和阳光动力首席执行官、合伙人Andre Borschberg 先生将作为演讲嘉宾参加在上海宏安瑞士酒店举办的第一届“日内瓦湖区创新日活动”。这次活动,是由洛桑的市长和副市长,以及沃州副州长、经济部部长带领的由40名政府官员和日内瓦湖区企业协会组成的代表来到上海。除此之外,中方届时也会有60到80人参加此次活动。这次访问是发展两国最发达地区在经济、技术以及官方的合作的一次契机。

  关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

  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日内瓦湖畔,远眺壮观的阿尔卑斯山脉,比邻洛桑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是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Z)齐名的两所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之一。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