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生态中心发现氨氧化古菌在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中起主导作用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科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3

  酸性土壤(pH<5.5)在我国分布面积广泛,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一直以来,氨氧化细菌(AOB)被认为是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驱动者,但在多数酸性土壤中检测不到AOB,或发现AOB的存在与硝化作用无关,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机理一直不够清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纪正研究员课题组于2007年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首次报道了酸性土壤中存在大量氨氧化古菌(AOA),且AOA的数量与土壤硝化潜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成果在国际上引起关注,被SCI期刊广泛引用。最近,他们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探针技术(SIP),结合经典的分子生态学手段,对我国强酸性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机理开展了深入研究。

  根据氨氧化微生物氧化氨时进行化能自养生长固定CO2为碳源的牲征,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微宇宙培养条件下,分别用13C-CO2和12C-CO2对酸性土壤进行标记培养,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将结合了13C和12C的微生物DNA加以分离,并对这些DNA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属于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中的氨氧化古菌(AOA)能固定13CO2,且其丰度变化与活跃的氨氧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代表微生物多样性组成的DGGE指纹图谱上,两个AOA类群在培养后显著增加,而相应的氨氧化细菌则变化不明显,表明AOA是该酸性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贡献者。

  这一发现为AOA在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直观证据,为重新认识酸性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出版的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The ISME Journal上(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have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ammonia oxidation of strongly acidic soils. The ISME J, 6(5): 1032-1045)。奇古菌门是最近定义的一个新的古菌类群,贺纪正等在最近一期的中文期刊《微生物学报》上对奇古菌门也作了专门介绍(张丽梅和贺纪正,2012,52:411-421)。(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论文链接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